从形成到占据剧坛中心地位的两百多年中,昆剧给予后来出现的各地方剧种很多影响,同时,由于流动戏班的演出,昆剧传入很多地区,受到当地的乡音、民间歌舞、地方戏乃至古老的声腔以及民俗风情的影响之后,新的昆剧派系就产生了。地图标志了当前8个专业昆剧剧团,它们是:上海昆剧团、浙江省昆剧团、江苏省昆剧院、苏州省苏昆剧团、北方昆曲剧院、湖南昆剧团(郴州)、永嘉昆剧团(温州)和昆山当代昆剧院。
昆剧,也称作昆曲或者昆腔,是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起源于昆山(今属江苏省)。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之一。
昆剧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3世纪昆山地区的民歌。昆剧使用笛和箫作为主要伴奏乐器,唱腔细腻婉转。明朝魏良辅(约1489-1566)记录元末曲家顾坚(1368年前后)首先创始昆山腔,现在普遍认为昆腔是在魏良辅吸收海盐腔和弋阳腔的音乐之后,影响逐渐扩大,当年有“水磨腔”之称。
昆腔最早是用来吟诗的曲调。魏良辅在他写的《南词引正》中指出,昆腔是元末顾坚所创始。目前学界和戏曲界普遍认为在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魏良辅吸收海盐腔和弋阳腔配合传奇家梁辰鱼将昆腔曲调用在《浣纱记》以后,昆腔迅速向全国发展。
在17世纪和18世纪前半叶,昆剧非常流行。《苏州竹枝词》中《艳苏州》这样说:“……家歌互唱寻常事,五岁孩子识戏文”,而北京一位文人感叹连京城的人都以昆腔以及苏州方言为时兴,诗云:“多少北京人,乱学姑苏语”。昆剧就这样把持了权贵富绅的小型和户外面向大众的演出达一个多世纪以后,终于被更为年轻的也更充满活力其他地方剧种所代替。
昆剧是当今使用“曲牌体”演唱的少数几个古老的剧种之一,曲牌是传统填词、制谱用的曲调调名的统称。由于曲调动听,后世将那些美丽的曲调筛选保留,依照原词以及曲调的格律填制新词。因此曲牌体剧种的剧作者必须遵循严格的词、曲的格律进行创作。
当中国传统戏剧发展到昆剧时,戏剧的各个方面包括行当、歌唱、念白、身段、舞蹈等等都已经发到非常成熟的阶段。昆剧尤其以“无歌不舞”出名。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后来年轻的剧种都从昆剧那里学到各种表现形式。 有些剧种保存了昆腔及其剧目(参见川剧),在有些地区,昆剧向当地转型,成为当地的剧种。正如地图所显示的,目前中国有8家不同地区的昆剧院、团,不同地区的昆剧(如湘昆、永嘉昆、浙昆等)都具有昆剧的共同特点,但是也有各自的地方特色。
PS:下载地址永久有效!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