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卧龙吊孝》剧情介绍赏析

故事取材于《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周瑜不顾吴蜀联盟之大体,暗袭荆州,被诸葛亮识破,招致柴桑口大败,气恨而亡。周瑜死后,东吴将士怨恨诸葛亮,周瑜之妻小乔也欲替夫报仇。诸葛亮为了顾全吴蜀联盟、共同破曹之大局,不顾个人安危,亲自过江到杀机四伏的柴桑口吊祭周瑜。灵堂上诸葛亮由衷哀痛,颂读祭文,悼念周瑜卓越的才能,哭诉不能合力拒曹之遗憾,声泪俱下。周妻小乔与东吴将士为之感动,未忍加害。

此剧另名《柴桑口》、《孔明吊孝》、《诸葛亮吊孝》。除京剧外,川剧、汉剧、晋剧、秦腔、河南越调等均有此剧。

京剧老生名家孙菊仙、汪笑侬、时慧宝、刘景然、刘春喜等均工此剧。

言(菊朋)派《卧龙吊孝》的剧本原出于杨小楼先生家藏。1930年后言菊朋与杨小楼合作时期,杨小楼先生把这个剧本赠送给言菊朋,希望他加工整理这出戏。言菊朋匠心独具,亲自修补了剧词,编创了唱腔,特别是把这出戏中哭吊周瑜的一段“反二黄”唱段作了大胆的突破和革新,比起他自己所演的其他“反二黄”唱腔来也是别具一格:布局严谨,旋律丰富,行腔委婉动人,抑扬顿挫,吞吐收放自如。其中“料不想大英雄不幸命短,空余那美名儿在万古流传”两句,将京韵大鼓的旋律巧妙地融化进来,既动听又含情。“料不想”一句在低音区回旋,最低的音是低音“3”,体现了诸葛亮的心情犹如落进低谷,无限伤情。下面“空余那”一句唱腔扶摇直上,“古”字在高音“2”、装饰音“3”这两个高音上盘旋,犹如异峰突起,把对周瑜的赞颂和哀叹全都凝聚其中,也把唱段推向高潮。这两句唱腔的升降幅度很大,从低音“3”经过中音“3”最后达到高音“3”,在十五度音程里起伏升降,变化万千,着力渲染了诸葛亮悼念周瑜的哀恸之情,从而感动了周妻小乔及东吴将士,缓和了孙、刘(吴、蜀)之间的紧张关系。

此剧中的祭文念白占有较重的分量,经过言菊朋的处理,语言精练紧凑,感情深沉酣畅,言派念白的风格又使整段祭文朗诵起来乐感强烈,悦耳动听,每演必有精彩的艺术效果。

言派的这出戏对诸葛亮的人物特性表达得比较透彻,思想格调提得较高,一扫诸葛亮吊祭周瑜是“猫哭耗子”的世俗之见,成功地塑造了诸葛亮不计个人恩怨,识大体、顾大局的古代政治家风范。

在言菊朋先生之前及同代人中,虽有许多名家流派也演过此剧,但均未流传下来。唯言派这出戏影响较大并有后人继承,流传至今,成为脍炙人口的精品。擅演此剧的传人有言菊朋之子少朋、其孙兴朋及张少楼、李家载、毕英琦、任德川、刘勉宗等。

PS:下载地址永久有效!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评论区留言✍

戏曲知识

京剧《永安宫》赏析

2021-6-14 20:21:52

戏曲知识

京剧《让徐州》剧情介绍赏析

2021-6-14 20:26:2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