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台》故事发生在东汉初年。开国元勋姚期的儿子姚刚与太师郭荣发生冲突,姚刚打死郭荣。郭荣的女儿在汉光武刘秀面前告状,欲处死姚刚。刘秀念姚期功劳,赦免姚刚,并慰勉、挽留要求退休的姚期,要其继续在朝服务。戏重点演绎刘秀、姚期的君臣情分,剧名《上天台》,却令人费解。
原来,《上天台》只是全本《打金砖》中的一折。剧情发展到后来,刘秀酒醉,听信郭妃进谗,不但斩了姚期,而且连一干开国老臣俱都杀掉,将云台二十八将一并处死。这些屈死的冤魂前来索命,刘秀身死太庙。按迷信说法,二十八宿一齐“归位”,“上了天台”。
全本《打金砖》中,刘秀不但要唱,而且有繁重的跌扑。旧时,不是太流行的剧目。只是李桂春、李少春父子,及李少春的弟子谭元寿擅演此剧。“文革”后,正值壮年的谭元寿以此剧享了大名,《打金砖》遂风靡一时,南北老生演出此剧的,不一而足。
与《打金砖》不同,《上天台》一折是广为流行的折子戏。原因在于它剧幅虽小,却集中了京剧老生[二黄]唱腔的精华,而且有铜锤姚期、架子姚刚、旦角郭妃、丑角太监相辅,在不到四刻的演出中,形成了生旦净丑蔚然大观的娱乐场面。
言菊朋擅演《上天台》。他的成就基本上在于唱腔方面。在三段著名唱段中,言菊朋淋漓尽致地显示了言派味儿足、腔儿花、字儿正、垫字俏的几个突出特点。第一段的[二黄慢板],言派讲究在四平八稳中凸现曲折委婉:“王登龙廷”的“廷”字,一波三折;“寡人”的“人”字,因字行腔,低回起伏。第二段的[二黄快三眼]是京剧老生行当中很有特色的一段唱,其中“叫寡人怎舍得开国的元勋”中,“怎”字异峰突起,尽显跳跃跌宕之能,给人以极强的音乐冲击。第三段是全剧的核心唱段,这一段是刘秀向姚期诉说心曲,表达赤诚,所以演唱如泣如诉,流畅自如。唱段的节奏时紧时徐,音量则时放时收,然而在频频的变换中,总体演唱把握得如同拾级登山,迭次渐进;又如顺水行舟,自在天成。尤其是“孤念你幼年间东挡西除南征北战血染沙场马不停蹄到如今二目昏花两鬓苍苍卿还是那忠心耿耿”一句,长达四十余字,言菊朋的演唱,不但字字真切,而且气力充沛,句读清晰,乐感优美,显示着他在唱功上的突出造诣。
顺便说一下,《打金砖》对刘秀来说实在是一起冤假错案。刘秀是一个颇有作为的开国君主,他对老臣也不吝惜知遇之恩。刘秀一生勤奋治国,不肯稍有懈怠。到了晚年,依然夜以继日,操劳国事,儿子劝他注意休息,他的回答是“我自乐此不为疲也”。为我们留下了至今沿用的“乐此不疲”一句成语。
PS:下载地址永久有效!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