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姚期》内容介绍赏析

京剧的铜锤花脸,向以实大声洪、气势磅礴取胜,自穆凤山、何桂山、刘永春、郎德山、金秀山始,至金少山达到了巅峰。人们称铜锤花脸为“大花脸”。一个“大”字,形象地概括了铜锤花脸的本真形态。改造、改进“大花脸”,使其在保持原有特征的同时,更兼有抒情、细腻的风格,更注重勾勒人物的内心世界,则自裘盛戎始,其代表作首推《姚期》。

《姚期》演东汉大臣姚期之子姚刚打死国丈郭荣,光武帝刘秀欲斩姚期一家的故事。时,边关告急,马武回朝搬兵。刘秀在马武逼迫下,赦免姚期,准其戴罪立功。剧中的刘秀、郭妃(后)、姚期、马武、杜茂、岑彭等在《后汉书》有传,但戏剧故事却属虚构,意在揭示封建社会的残忍和忠良无辜遭陷,有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姚期》是1947年裘盛戎独力挑班,在北京组织“戎社”,首演于北京三庆园时创用的剧名。初始演出,排场、角色等大体上相当于传统的《头、二本草桥关》,即囊括刘秀庆寿、草桥调姚、姚期见驾、姚刚闯祸、姚期斥子、金殿请罪、牛邈发兵、马武求援、戴罪出征等大关节目。当然,在唱念表演上裘盛戎做了相当幅度的调整、改进。从整体阵容上看,将原为小生扮演的刘秀改为老生扮演,是这一时期的重大改动。

20世纪50年代,裘盛戎的艺术造诣达到高峰,《姚期》也随之更加丰富,主要是增强了人员配置,扩张了角色表演。最突出的是将剧中牛邈一角升格。依传统,牛邈只由一般花脸扮演,除交代情节外,无更多的戏。改动后的《姚期》由著名武生杨盛春扮牛邈,人员的升格,必然带来表演的丰富,剧中增加了牛邈与马、杜、岑的大型武打场面。

经过一段实践,人们认为扩大后的《姚期》虽然文武带打、排场热闹,但主题淡化,结构繁杂。于是,剪除枝蔓,紧扣主题,矛盾集中,一气呵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今定本《姚期》,场次、人物的干净、洗练,在传统戏中是一流的。

从表演上看,《姚期》全面地展现了裘派艺术运用唱念做舞多种手段,精心刻画人物心理活动的特定风格。镇守边关时威严凝重的[虎头引子];下关回府时气势雄伟的“马杜岑奉王命把草桥来镇”;与夫人议政时念得令人颤栗的“一朝龙颜怒,四体不周全”;朝见君王时委婉曲折的“老臣年迈如霜降,娘娘待老臣恩如山”;突闻噩耗时的吸冷气、扔马鞭、晃身子、勒马缰的优美身段;怒斥姚刚时如黄河决口的“小奴才做事真胆大”……一个紧接一个的亮点,把全剧铺陈得起伏跌宕,扣人心弦。随着剧情的展开,律动着老臣姚期的喜怒哀愤,使观众感悟着封建官场的残酷无情。

与许多铜锤花脸戏包括裘派剧目相比,《姚期》没有太长的成套唱腔,没有太多的繁复身段,甚至剧幅也只在一个半小时上下,但《姚期》却以成功描摹人物被推为裘派名剧之首。人们虽不能说没有《姚期》就没有裘派,却完全可以说裘派不能没有《姚期》。究其内里,在于《姚期》是一出演员要苦心体会,要全身心地投入,凭“心里劲儿”才能演好的剧目。

裘盛戎之后,《姚期》仍在流传。裘门弟子演出《姚期》且颇有建树的不在少数,最出色的还是如裘盛戎自己所说:“弟子中学得最好的,是一头一尾”。“一头”指裘门早期“四大弟子”(钳韵宏、夏韵龙、方荣翊、王正屏)之一的方荣翔,“一尾”则是20世纪60年代初拜在裘门的李长春。

PS:下载地址永久有效!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评论区留言✍

戏曲知识

京剧《铡判官》剧情介绍赏析

2021-6-14 20:33:11

戏曲知识

京剧《岳母刺字》剧情介绍赏析

2021-6-14 20:36:24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