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小云演出本
颍州知府梅俊之妻胡氏怀胎十四月未临盆,侧室徐氏诡称将产妖魔。梅俊听信其谗言欲害死胡氏,可巧被丫环寿春听见,遂携同主母出逃避难。胡氏于途中分娩一子,遂将随身携带的传家之宝福寿镜戴其项上。值寿春为婴儿买食未归之际,巴山强盗金眼豹将胡氏掳上山寨,摔抛婴儿于野外。胡氏被掳进山寨后,幸得山婆的同情,并赠其银两释放下山。胡氏逃下山,寻见寿春,胡氏因失掉婴儿而惊吓焦急以致疯癫。赖寿春照应,赴京投梅俊胞姐郑梅氏,始得安身。弃婴为宁武关总镇林鹤所得,抱回府中抚养。十七年后,婴儿长成,林鹤对其说明身世。此子科试得中状元,夸官游街时路遇疯妇,经寿春说明情由,母子得以相认。郑梅氏见胡氏母子团圆,胡氏疯病又已痊愈,遂送其还家。梅俊查明前情,向胡氏母子认错赔罪,阖家团聚。
此剧系南府秘本,王瑶卿演出时共八本,经尚小云改编成现在的舞台本。
杨小楼提倡“武戏文唱”,尚小云提倡“文戏武唱”,二人殊途同归,目的均是为刻画人物,突出主题。尚小云在《乾坤福寿镜·失子惊疯》一折的表演便是“文戏武唱”的典范。对于演员来说,武功本无处不在,一站一动,一个山膀,一个转身,都能看出演员的武功根底。尚小云幼年以武生开蒙,后改旦角,以“铁嗓钢喉”誉世,更将武生功夫化到旦行的身上,一些较瘟的戏一经他注入“武”的血液,便充满了新的活力,成为唱做并重、受听耐看的好戏。尚小云在《乾坤福寿镜》中运用了多姿多彩的水袖功夫,表达胡氏在不同情境中的不同心态,丰富了艺术形象,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譬如胡氏在寿春协助下逃出梅府,途中因即将分娩而腹疼不止,主仆来到一座破窑前,欲进内安身的情节。尚小云演出时,一个进窑身段就非常见功力:他左手撩水袖,捂肚子走圆场,唱罢前三句[摇板],再走圆场与寿春“合扇”进窑,于[大锣凤点头]中半蹲抬右手,左手转水袖;右手单云手,水袖托塔,然后转身双水袖外甩,再接唱末句。又如胡氏被金眼豹抢上山寨后被山婆搭救,对其感激之情与拜别出门逃离时的身段也十分精彩。在锣鼓(八大仓)里撩袖拜别,起身后左转向前打右水袖,再向前打左水袖,[扫头]中出门盖右水袖向右转,进而左右各反打水袖,重复数次,终了采用右水袖大步盖亮相,于[冲头]中急速跑下。整组身段一气呵成。
以上两个例子是尚先生把生活细节艺术化了的结果。尚先生常把细节放大,经提炼注入技艺,这既是以艺术程式又再现生活的瞬间,又让观众有戏有艺可观,正是大师表演的魅力所在。至于胡氏因失子而惊疯的表演就更能体现“文戏武唱”的宗旨了。惊疯后身段繁多,特别是变化多姿的水袖组合,配以各种步法圆场和“童子拜观音”等身段,把胡氏癫狂之态发挥得淋漓尽致。
这出戏的唱腔同样很吃功夫,胡氏逃府途中安排了[西皮导板][慢板][原板][二六][散板]等成套唱腔,恰到好处地揭示出胡氏的心悸,特别是惊疯时的几段[摇板],更加准确地唱出了人物的心态。
该戏后半出主角是丫环寿春。尚小云历来是一赶二,他演的寿春俏而不俗,“团圆”一场演来轻松幽默,堪称响亮的“豹尾”。
尚门弟子杨荣环、孙荣蕙及尚小云次子长麟都善演此剧。孙荣蕙又将此剧授给李莉。“文革”前,芙蓉草在中国戏校教“失子惊疯”一折,不少学生得其真传。
刘淑兰
PS:下载地址永久有效!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