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慧生演生本
20世纪50年代我在北京荀慧生京剧团工作,一边参加剧团的演出,一边兼任荀慧生先生的秘书,为他整理剧本和几十年的“艺事日记”。
荀先生年轻的时候,与著名前辈老生孙菊仙先生来往密切,孙先生给了他珍藏的《杜十娘》剧本。荀先生深感此剧既富于警恶劝善的教育意义,剧中人物杜十娘的性格也符合自己的表演风格,很感兴趣,但是感觉情节结构较为松散,缺乏重点展示人物扣人心弦的重头戏。在重新翻阅了《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又反复琢磨之后,便请剧作家陈墨香先生改编此剧。他亲自参加设计、导演,很快把这出《杜十娘》排了出来,并于1929年12月1日在北京中和园首演。荀先生饰杜十娘,金仲仁饰李干先,马富禄饰孙富,张春彦饰柳遇春,赵桐珊(芙蓉草)饰鸨儿,首演非常成功,博得了专家和观众的好评。
《杜十娘》这个戏题材比较新颖:描述明朝洪武年间,临安书生李干先(李甲)人都应试,结识金陵名妓杜十娘。杜十娘久厌风尘,总想寻觅一位佳偶从良,误以为李干先可以托终身,于是便设法逃出妓院,与李干先同船返回故里。途中,夜泊瓜州渡口,为富商孙富所见。孙富贪恋杜十娘貌美,便借与李干先叙旧之机,用千两纹银质换十娘。李干先利令智昏,欣然应允。此事使十娘异常惊愕和悲伤。在船头迎娶时,她怒斥李干先,并将自己携带的百宝箱当场出示,李干先悔之不及。杜十娘一气之下,将宝物一一投入水中,随之投江自尽。见利忘义的李干先落得人财两空。
荀先生在谈《杜十娘》这出戏的表演时,再三强调第五场“沉江”是全剧的高潮。这场戏是在船上进行的,时间已近初更。场上设大帐子表示后舱。右侧摆斜桌、两把椅子。幕启,音乐演奏“夜景配曲”,杜十娘轻轻将帐帷掀开,略微侧身,看看天色,随后由帐内缓步走出来。因久等李公子不归,十娘睡不安稳,脸上充满不安和盼望的神情。低身由舱窗望出去,看看岸上有没有公子。外面茫茫夜色,江中帆樯稀落,寥寥可数,岸上空无一人。这时,十娘回身走近桌旁,自言自语:“我那公子怎么还不回来呀!”语调轻缓,但隐含不安。当念到“我那公子”,一顿;“怎么”二字以探询的语气念出,好像是在猜测公子不回来的原因;末一个“呀”字尾音轻轻拖一下,随后接唱[四平调]“月色茫茫初更后,江风刺骨冷飕飕。手攀船篷望江口,耐等公子早回舟”。他说:“第一句唱法为了表现人物的沉思,我是把昆腔、吹腔的腔调糅进来,又略加变化,逐渐引入。采用低回的唱法,更能展现此时此刻人物的心情。”
李干先抱银回船,船头与杜十娘相见。十娘见公子回来,满脸含笑招呼李干先上船。这时李干先因心中有愧,迟迟不前。十娘脸上和眼神立刻露出不解的神情,通过动作表示她心中的猜测:莫非他吃醉了,或是与谁生了闲气?于是微笑招手叫公子快些上船。荀先生这里为了表现十娘对公子的爱恋之情,二人面对面,左右手互相搀扶,低身,十娘先斜插右足,李干先迈左脚,转身,互换位置,进舱、落座。她的眼光一刻也舍不得离开李干先,这样更能衬托出十娘对公子的情意。但是李干先却毫不动心,回以冷淡,与十娘形成鲜明的对比。
李干先不敢把事直接说出来,只是先谈到进京盘费的问题。十娘轻轻一笑,将桌上的小箱子递过去。但是李干先此时眼里只有孙富给的那一千两银子,对十娘的至诚关怀、推心置腹相待,视若不见,没容十娘把话说完,就不耐烦地扭过脸去,反手将十娘递过的箱子搡了回去。随后说出孙富为他指引明路,并赠银给他。十娘顿时一惊,感到事情不妙,两只眼睛紧紧盯视李干先。
当李干先说到“我已将你……”十娘好像被迎头猛击一棒。荀慧生此时表演十分生动。她双眼看着李干先的眼睛,好像要看到他的心底里去。右手一把抓住李干先的手腕。浑身不由颤抖起来,强压怒火,促声追问:“你,你,你是卖与不卖?”当听说真的卖了,十娘全身的热血一下涌上头顶,支撑不住自己,晃了一下,绝望地向上一望,垂下双目,头向后一扬,狠劲地将李干先推开,痛苦地朝前踱了两步,离李干先远一点,呆立一旁。这里荀先生没加台词,只是用表情显示十娘满腹的悔恨。主要是眼神,用一种深含怒意却不形于色,深感失望却又强自忍耐的眼神。呆呆地凝视一处,许久不动。荀先生说:“不在词多词少,而是用情真意切把人物的内心揭示出来,诱发出观众的联想,把观众带进戏里来。”当李干先进帐入睡后,这会儿十娘回想当初,看看眼前,心中酸楚难禁,一肚子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了,热泪夺眶而出。嘴角微微一撇,抬左臂,垂手掌,以手腕遮嘴,欠左足,向右转身低下头。此时起[二黄慢板]“月暗星稀二更后……”唱腔。唱的时候,没有什么动作,只是垂手站着,空有填膺之愤,却又诉告无门。悲恨难平,愁绪缠人。这场戏里,只有杜十娘一个人,全凭演员的表演,使戏逐步深入。这就更需要演员细心琢磨人物的内在情感,展示自己的功力。
此剧整理过程中,承蒙戏曲评论家王家熙先生给予大力支持,特此衷心感谢。
赵纪鑫
PS:下载地址永久有效!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