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祭塔》剧情介绍赏析

相传白素贞与许仙所生之子许仕林长成后,得中状元,衣锦还乡,知母被镇压在雷峰塔下,遂前往哭祭。白素贞出见,痛述往事,而后忍痛分别。事据清乾隆年间黄图珌、方成培先后改编的《雷峰塔》传奇。

黄桂秋《祭塔》一剧系乃师青衣宗师陈德霖老夫子亲授的第一出戏。他继承了陈氏古朴方正、刚劲有力的特点,但并不是单纯的模仿,呆板的继承,而是运用本身的优越条件,广泛地吸取各家之长,熔于一炉而创新声,使唱腔古而不旧,朴而不拙,娇媚而不花哨,刚柔相济,听之清新俏丽,甜脆悦耳。黄派《祭塔》在旋律上恪遵传统不越雷池,在唱法上具有陈氏峭拔高亢、带棱见角的润腔方法,而又生发新意,能在挺拔工整之中隐含柔和之美。陈氏之[反二黄]长达44句,经精简后现为34句。

《祭塔》中的[反二黄]几乎把所有[反二黄]的唱腔都包罗进去,在唱工方面非常考究,高低音域相差达两个八度,抻得开嗓子,让观众听得过瘾。黄派《祭塔》与梅派一脉相承,在场次和唱词方面没有多少差别,研究黄派《祭塔》时,必须从其唱法、吐字、润腔等特征着手,始能得其真谛。他在润腔中增加了很多的装饰音,以求其清晰可闻,增强其嗓音妩媚之感,并常以极其明显之顿挫,来为白素贞之感情起伏变化服务,用尺寸的宽紧快慢对比的艺术处理来渲染舞台气氛,其手段之丰富,使原来一出捂着肚子坐着傻唱的一大段[反二黄]变得如泣如诉,使白素贞通过音乐形象活跃在整个舞台,摇撼着观众的心灵。

黄派的[二黄]唱腔特别柔和,使人感到收放自如,深切而宽舒。黄先生在唱[二黄导板]时很平稳,不耍高腔,以示白素贞当时心情的悒郁。待塔神告知其子前来探望时,心情突然开朗,所以在唱“好一似半空中降下喜星”时,在“星”字上耍了一个高腔,说明她内心的喜悦。唱“喜”字时很平,后面有个气口,透气后就把气沉入丹田,再有力地吐出“星”字并加以翻高,他这里是“用气引声”。[反二黄]前面的叫板“儿啊”与《春秋配》中的“乳娘啊”不一样。一个是在心情喜悦的情况下使用的,故娇嫩无比,一个则是在逆境中的呼唤,所以不走高音,但取得的效果则完全一样。在唱[反二黄]时他以真功夫取胜,高腔不多使,只是在“峨眉山苦修炼”的“炼”字上耍高腔,这是因为白素贞回忆自己当年苦苦修炼,而今只落得被镇塔下时,发自内心的不平呼喊,这叫“以腔传情”。“千年时候”的“候”字是个去声字,黄派在去声字上总是耍腔居多,故有一个很长的拖腔,这是“以字行腔”。在发音时,他出口细,而后慢慢放响,尾音再收缩转细,做到声情一致。他唱时气发于丹田,把“候”字的拖腔起伏层次加强,高音唱得坚实响堂,低音不闷不黯,声气结合得天衣无缝,使发音含蓄而富于神韵,并巧妙地运用缓气、吸气、偷气的技巧,最后落腔时才使用力量,善发善收,显示出其功力之深厚及艺术处理之高超,所以唱得饶有韵味儿。最后一句,“要相逢”的“逢”字也翻高,这不仅为能获一个“下场彩”,也是白素贞在母子分别,感到后会无期,在悲痛欲绝的情况下,面向苍天发出的慨叹。

黄派与其他流派的唱腔和唱法方面有较大差异,有些腔即使曲谱一样,唱出来味道也不相同。黄派的唱润腔华丽,往往把“3”唱成 听来就感柔和。在去声字上使用小腔更多,如《祭塔》中“呼唤一声”的“唤”唱成 “思娇儿”的“娇”唱成 其尺寸和气口的讲究,由此可见。

黄先生1955年在上海红都剧场演毕此剧后,就此不再演了。1978年他谢世后,我曾多次演出此剧,且排在他冥诞或忌日献演,以示哀思,其他人则无唱黄派《祭塔》者。希望通过此剧的整理,能够有助爱好者的学习。

PS:下载地址永久有效!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评论区留言✍

戏曲知识

京剧《苏三起解》剧情介绍赏析

2021-6-16 20:34:50

戏曲知识

京剧《别宫、祭江》剧情介绍赏析

2021-6-16 20:38:2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