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派《淮河营》剧情介绍赏析

《淮河营》是马派老生特有的剧目。这部今人眼里奉为经典的老戏,却是当初马连良在不惑之年最富创造才情时排演的一出“新戏”。那是在二十世纪的三四十年代,为排这出新本《淮河营》,马连良下了很大的功夫,“常常夜以继日,天亮了还琢磨着,有时连吃饭也不知其味,真是寝馈于斯”。就题材选择角度的别致、人物典型形象的鲜明、艺术形式风格的独特等方面,都达到一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水准与层面。

汉高祖刘邦病故,吕后专权,大封吕氏宗亲。此举激起刘氏宗亲和老臣的反对,遂谋铲除吕党。当时,刘邦的少子厉王刘长镇守淮南,握有兵权。刘贾、刘交二王托蒯彻、栾布、李左车三位旧臣去淮南劝说刘长除吕扶汉。蒯彻等见到刘长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把刘长的身世及其生母被吕后所害之事一一告知。刘长不信,反囚三老。蒯彻凭机智、勇敢,激刘长而获释,他准备请人去盗宗卷。在铁的事实面前,刘长终于醒悟,最终兴兵灭吕。

《淮河营》的情节内容,本是反映封建时代帝王将相、政治风云,被京剧舞台演绎出来,却在正剧样式的大框架里,充满普通人生感受中的盎然情趣。从构成戏剧冲突的主要元素人物格局来说,“正方”一边,主人公蒯彻并非一枝独秀,而是有李左车、栾布一净一丑左右映衬。这两个人物在历史上都是统领过千军万马、立下过赫赫战功的名将,可出于烘托的需要,这二位的性格都被夸张得变了形,李左车憨态可掬,栾布怯懦奸猾。这样的人物组合,凸显出“当家老生”蒯彻典型性格的鲜活,他的机智诙谐、从容镇定、妙语连珠、进退自如,也越发光彩照人。“反方”一边,淮南王刘长,用架子花脸应工,处处夸张的表演程式,造成虚张的声势,把少不更事、颐指气使、率性而行、喜怒无常的小刘长的贵族身份和性格特征,渲染得惟妙惟肖,与“正方”一边形成巨大的反差,进而营造出亦庄亦谐、好看又有趣的戏剧冲突和喜剧效果。

剧中蒯彻,作为全剧的核心人物,并没有成本大套的“核心唱段”,可却不乏“神来之笔”。总共两整段唱,第一段[西皮摇板]转[流水],从“淮南王他把令传下”起始,到“生死二字且由他”收尾,唱起来统共不到五分钟,没有大起大伏,没有剑拔弩张,所有玲珑剔透的雕琢,都在行云流水般的自然而然中进行,平中见奇却尽得风流,成为马派唱腔中脍炙人口的名段。

念白在《淮河营》的表演里所占的比重也相当大。蒯彻和刘长你来我往唇枪舌剑,是全剧的“戏眼”。从直观的效果看,可谓句句机锋,字字珠玑,路转峰回,高潮迭起。然而,解剖开来便会发现这样一个奇妙的现象,那就是,蒯彻所念的具体内容,所叙述有关事件的始末缘由,在欣赏者的感受中往往并不那么重要,甚至淡化得模模糊糊,而被强化了的是剧中人物之间的性格冲突和各自人格的魅力。这是京剧艺术特别是传统戏解构方式的一个重特征,也是马派表演艺术的独擅之妙。假若你问一问欣赏过《淮河营》这出戏并津津乐道的观众,他可能讲不太清楚刘长身世之谜到底是怎么回事,可“舌辩侯”蒯彻活生生的飞扬神采,却肯定在他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淮河营》作为一出马派的经典剧目,自然也是马氏门人争相继承的看家戏。马先生早年弟子王和霖、迟金声,晚年弟子张学津、冯志孝,都擅演此戏。

PS:下载地址永久有效!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评论区留言✍

戏曲知识

京剧《苏武牧羊》剧情介绍赏析

2021-6-16 20:41:50

戏曲知识

京剧《黄金台》剧情介绍赏析

2021-6-16 20:49:0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