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法场换子》剧情介绍赏析

余派剧目《法场换子》一剧事见传奇小说《薛家将反唐全传》第十六回,又名《换金斗》。剧写薛丁山三子薛刚元宵节酒醉出府观灯,殴伤张天佑、天佐弟兄并惊吓了太子后逃出京城,武后传旨将薛门一家三百余口斩首。徐勣后人徐策不忍薛氏绝后,乃与妻商定舍子救孤乘法场祭奠之时,以己子金斗暗中调换薛猛之子薛蛟,携归抚养。

此剧只有两场,剧情也不复杂,却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特点就在于徐策唱的两大段(实为三小段)格局的[反二黄]。这本是一出传统老戏,当年时慧宝、贾丽川、陈彦衡、贯大元、言菊朋以及富连成社的学生都擅唱此剧,戏路也基本一致。后经余叔岩精心设计,终成为余派的代表剧目之一。

1920年百代公司曾为余叔岩录过13面(6张半)唱片,鼓师是杭子和,琴师为李佩卿, 其中有一面就是《法场换子》中的[二黄三眼]“恨薛刚小奴才不如禽兽”一段。彼时余叔岩 31岁,正搭杨小楼的中兴社,与杨小楼、钱金福联袂唱《定军山》、《阳平关》、《连营寨》、《八 大锤》等谭(鑫培)派戏的时期,这面唱片完全是宗谭的。

余叔岩喜欢徐策这个角色,他在嗓败不能登台时曾认真观摩过老谭的演出。1909年夏,“双国孝”(慈禧、光绪双亡)结束,余叔岩在丹桂园、庆乐园、庆升园、中和园等观摩老谭的《法场换子》、《战长沙》、《碰碑》、《空城计》、《朱砂痣》、《卖马》、《捉放曹》、《斩子》、《战太平》……凡是老谭演出余叔岩必到。余叔岩成名后就更想唱这出《法场换子》了,于是他托人找陈彦衡要本子。

陈彦衡是研究谭派声腔的专家,与余叔岩的岳父陈德霖交厚,老夫子曾带余叔岩去陈彦衡家学过《托兆碰碑》、《琼林宴》、《失空斩》这三出戏的唱腔。不想这次陈彦衡却放出话来:学一出戏得一百块大洋。余叔岩觉得很没面子,听说城北有位李吉甫老先生手中有本子,于是便用《焚绵山》的本子换来了《法场换子》的本子,并决心将这出戏搞成精品,留传后世。为强化唱腔,他跟岳父学了唱功极重的青衣戏《祭塔》,并将其中的一些唱腔加以演变,用到了《换子》中,如[反二黄慢板]“可怜她撇下十月怀胎”中的“十月怀胎”就是借荐了《祭塔》中“苦修炼自有出头”中“出头”两字的旋律。

为这出《法场换子》余叔岩可谓呕心沥血,直到他自己身旁的人满意为止。但是他的健康每况愈下,气虚力衰,难以驾驭这繁难的唱腔而未能登台演出。值得庆幸的是余叔岩把这出《法场换子》亲传给了四个人。

第一位是孟小冬。这也是孟小冬跟余叔岩学的最后一出戏,她曾表示要在老师六十大寿 时露演此剧,不幸的是余叔岩在53岁便驾鹤西去,故孟小冬终生不唱此剧。

第二位是李适可。李适可学此戏时曾向叔岩承诺“你在时,我不教不唱”。余叔岩去世后,有位屠质甫先生跟李适可学了这出余派戏,后他又传给了夏山楼主(韩慎先),再传给了王世续和杨宝森。王世续传给了杜鹏。

第三位是张伯驹。张氏自31岁始从余叔岩学戏,包括《法场换子》计四十五出之多。

第四位是窦己鸾。窦氏是位票友,其兄窦公颖(时任北平警察局局长)是余叔岩的结义兄弟,窦氏每学完戏回家就又教给其妻兄刘曾复。刘曾复曾将此戏传给了厉慧兰、陈大濩和张文娟,张文娟又传给了王珮瑜。余叔岩的这出《法场换子》之所以受到内外行的青睐,一是唱腔有极高的艺术价值,那段四十多句的“反调”通过节奏的变换、旋律的起伏把徐策对薛氏同情、批评、赞扬、指责的复杂心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二是戏的主题是扬忠贬奸,符合中华民族的道德审美观念。

本剧本是杜鹏根据王世续教授亲传戏路整理,他本人曾演出过此剧。

PS:下载地址永久有效!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评论区留言✍

戏曲知识

京剧余派剧目《沙桥饯别》剧情介绍赏析

2021-6-17 21:02:39

戏曲知识

京剧《盗宗卷》剧情介绍赏析

2021-6-17 21:05:1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