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传《打渔杀家》从《水浒后传》李俊故事衍生出来:梁山好汉阮小二改名萧恩,携女桂英,隐居太湖,打鱼度日。渔霸与官府勾结,强索渔税。萧恩无路可走,携女杀了丁府全家,弃家而去。
该剧又名《讨渔税》,是一出优秀的京剧传统老戏,它是从秦腔全部《庆顶珠》中移植过来的两折戏,它表现了普通百姓的悲欢苦难。经谭鑫培、王瑶卿,余叔岩、梅兰芳两代艺术大师不断演出和细致加工,该剧成为一出富有人民性、艺术性很高的剧目,百余年来在京剧舞台上长演不衰。高庆奎还曾排演过全本《庆顶珠》。
1919年余叔岩嗓音有所好转,搭入以梅兰芳为主演的喜群社。梅先生为照顾他能在后面演大轴,排练了《打渔杀家》等剧。他们对谭鑫培、王瑶卿的演法精心地进行剖析,做了必要的修改。演出后,大受观众欢迎。他们的演法,就成了后人演出的范本。马连良早年演出此剧得到王长林的指教,又经常与梅兰芳合演,得到了谭鑫培、余叔岩演法的真传。在继承谭、余的基础上,形成了“马派”的演法。
《打渔杀家》开始桂英在幕内唱“白浪滔滔海水发”,接着萧恩一声:“嘚,开船哪!”配合着“水声”效果,父女执桨上,走圆场成“斜一字”,萧恩站立船头,苍髯微拂。桂英掌舵船尾,舵巾轻摆,唱着:“江岸俱是打渔家”本来空空荡荡的舞台,一下变成碧波粼粼的江面,一艘打鱼小舟破浪疾驶而来,把观众引入了一种诗画的境地。接着的表演,一直在这种诗画的氛围中展开。
“马派”《打渔杀家》的唱腔依然以舒展、圆润、玲珑、俏皮为其特色。“年纪衰迈气力不佳”一句,“气力不佳”是典型的“马派”腔,与《群英会》鲁肃唱的“用计不高”的腔类似,而表达的感情却大不相同。后者是一种讥讽;而前者却是一种感叹。“桂英儿掌稳舵父把网撒”、“猛抬头见红日坠落西下”都不用高腔,而走低唱成“藏起篷索父把网撒”、“红日不觉落西下”。避开高亢,以雄浑见长,给人以一种沉稳的感觉。随着“落西下”的唱腔,使人有一种日薄西山,天色渐暮的联想。到萧恩父女再念:“眼看不觉红日落,一轮明月照芦花”。本来明亮的舞台,似乎暗淡下来,明月东升,柳阴芦影渐渐地苍茫朦胧起来,渔舟轻荡,归家去也。这种联想审美的快感,是在电视剧、电影、话剧等写实艺术中很难体会得到的。
“昨夜晚吃酒醉和衣而卧”一段是全剧抒情的主要唱段,字句很通俗,表达的心情却很复杂。“马派”唱[西皮原板],比一般唱[三眼]尺寸略紧一些,但疏密相间,轻重抑扬对比鲜明,在多变的节奏中衬托出沉稳苍凉。“老爹爹清晨起前去出首”一段[西皮原板],梅兰芳充分利用场上桂英唱、幕后萧恩被打的一明一暗效果,用神情和脚步配合,将平淡的唱腔唱出了情绪。
《打渔杀家》通篇都展现着萧恩父女天性的深情。尤其是最后一场,萧恩父女的对话,非常精彩。萧恩从县衙挨打回来深知与丁员外的矛盾已无法调和,决心去杀丁的全家。女儿三次劝阻,层次非常鲜明:第一次“他家势力浩大,爹爹你,你就忍耐了吧”,把不要去的理由讲清;第二次是再努一把力,“依女儿看来,还是不去的好”;第三次明知劝不动,还不甘心,“爹爹还是不去的好”。最后,要跟父亲一起去,“壮壮胆量也是好的”。刚刚离家,女儿说门还没关呢。父亲弃家杀敌的决心已下,“这门么?唉,关也罢,不关也罢呀!”女儿又说里面还有许多常用的家具呢。马先生在这里加了一句“呵呵,傻孩子呀!充满了对不谙世事女儿的深情,形成了与丁府仇恨情感的强烈对比。后面才说“门都不关了,要家具做甚哪!”女儿似懂非懂,又问了一句“不要了?”父亲凄楚地说:“不明白的冤家呀!”对女儿不放心的情绪,很自然就引出了路途中的叮咛嘱咐。过江中间,桂英明白了真是去杀人,一个十六岁小女孩,害怕了,想要回去是很真实的。萧恩虽然有些生气,终究还是钟爱女儿,决定送她回去;可是女儿何尝不爱爹爹呢?梅先生用真实细腻的小女儿的情感凄楚地念出:“孩儿我舍不得爹爹!”使马先生的感情不能自持。他自己写到:“我已然被他充满着凄楚感情的声调感动得心里发酸,遍体寒栗,几乎掉下眼泪来,接下去我的‘哭头’:‘啊……桂英,我的儿啊!’这一句从内心,从声调都可以听出看出我的情感是非常激动而真实地流露出来了.”
《打渔杀家》中萧恩的身段和武打,非常讲究。大教师讨税和杀家两场中的开打,绝非是为了火爆热闹,而是紧紧贴着剧情的发展。讨税中的开打是萧恩给丁府一个警告,不要欺人太甚,只是把大教师和家丁们暴打一顿。杀家中的开打已经是仇恨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打。讨税中大教师说要打,萧恩把“份儿”放足:“……如今老了,我打不动了哇!”大教师非打不可,萧恩一欠身脱掉老斗衣,右手拉住大教师,抬左腿一亮,“打一个样儿叫你们见识见识呀!”马连良和王长林合拍了一帧珍贵的剧照将这优美的身段保留了下来。《杀家》是以赔罪为名,假称“有好心当献”,先将丁员外和葛先生杀死,为了脱身与大教师等开打,是非打不可。这也展示出了马连良很少在舞台上展示的深厚的武打功底。结尾时有两种演法:一是桂英跪步,萧恩拉下;另一是萧恩弓箭步在前,桂英搭肩在后,亮个高矮相,以示胜利。马、梅演出采用了后者。因为此剧通常只演《打渔》和《杀家》二折,故事已很完整,英武地亮住,给人一种鼓舞。
PS:下载地址永久有效!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