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未央宫斩韩信》剧情介绍赏析

刘邦即位,命陈稀往代州征讨冒顿。陈豨求计于韩信。韩信劝其反,并作内应。陈稀反后,刘邦亲往讨伐。临行前恐韩信生变,留下“斩韩信”之剑,命吕后见机行事。韩府家人告韩信谋反,刘邦阵前截获韩、陈密谋书信,急发圣旨命吕后速斩韩信。吕后与萧何定计,将韩信诓进未央宫,杀了韩信。

传统京剧《未央宫》曾是于占先、麒麟童、刘汉臣、小杨月楼等许多老生演员演出的剧目(据说小杨月楼扮演的韩信为大嗓小生),戏路和演法都各有不同。我父亲也演过本戏《楚汉争》、《汉宫秘史》(包括楚汉交兵、霸王别姬、季布降汉、金殿封官、严拿楚将、随何访齐、钟离自刎、韩信献头、贬官降职、陈豨求计、兵屯曲阳、公著告变、吕后定计,萧何诓信、人头大会、未央斩信),大约在1936年,我父亲参考《史记·淮阴侯列传》、《西汉演义》和老本的《未央宫》,改写成这出《未央宫斩韩信》。

1933年,父亲从关内来到沈阳。由于时局的原因,曾经流动演出于大江南北的父亲,被迫滞留在东北,这一呆就是13年。这13年正是父亲年富力强、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

在当时封闭的东三省,父亲已经成为京剧界的领军人物,他的艺术影响着东北京剧的走势。此时,父亲在艺术上具有非常丰富的创造力,他得心应手地运用各种表演手段,力求出奇、出新。尤其是对各类角色性格的刻画达到了细腻传神、各具风采的境地。《未央宫斩韩信》正是在这一段时间里他的艺术结晶。

父亲着重加强了《未央宫斩韩信》后半部“进宫”、“斩信”的唱和做,通过两个长达三十多句的大段演唱以及传神的表演和技巧动作,把韩信的心态、情感和个性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拍案叫绝!以至此戏演出以后,不但观众十分喜爱,许多圈内演员都找父亲要本子、学戏,这出戏就这样传演开去。

全剧从“陈豨求计”到“未央斩信”,共十场,韩信的重点戏在九、十两场。

第九场,韩信给陈豨发信后正在焦急等待,忽见群臣来访,告之陈豨被杀,吕后召见群臣赴人头大会。韩信顿时震惊,但却在与众臣的对白中隐而不露。当闻报萧何又来造访时,父亲处理成韩信正在犹疑之中,唱腔中背对观众,一声通报,韩信“定”在那里,通过后背的表演让观众看到韩信惊恐和焦虑,直到一声沉稳的“请”字,仍然没有回过头来。

韩信和萧何二人挽手同行,不料不是去金殿而是被吕后召去未央宫。这出乎意料的安排令韩信顿起疑心。韩信听完懿旨,猛地站起身,用眼睛警觉地扫视众臣,最后落在萧何脸上,盯住萧何,目光犀利,但萧何含而不露的一番解释,又使得他将信将疑。就是在这种矛盾、疑惑,又不得不去的情况下,父亲为韩信写了一段长达三十八句的[西皮流水]。韩信在进宫的路上边走边唱,向萧何直抒胸臆,借古喻今地表露着自己复杂的心境和感慨。这段唱在唱词上,父亲在七言的基础上随着叙事的需要变化出许多长短不一的句式,多处出现十六、十八字句,这些唱句虽然增加了演唱困难,但通过按字运腔、运用不同的节奏,形成了起伏跌宕的演唱效果,十分精彩。

从武士捆绑韩信开始,舞台上的戏便一扣紧似一扣,直到第十场“斩信”的全剧高潮,把韩信表面的骄矜之态和内心的恐慌,把韩信从故作镇静到失态到最后的绝望有层次地一一展现出来。

父亲于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在此剧的演出中对于韩信进入未央宫一段曾先后有两种不同的演法。30年代的演出被许多演员学演,已经流传。父亲后期的演法也在某些地区流传,而且就韩信被“诓”进宫的处理而言,似乎更为合理。我在实际采访整理记录时,觉得两种演法在舞台的处理上各有特色,想了许久也无法割舍其中之一。考虑再三,决定将首演时的这一段记录于剧本中,将40年代的演法附录于后,作为补充。

此剧在20世纪的30年代后期,已经成为唐派艺术的代表剧目。东北地区的曹艺斌、周仲博,天津京剧团的李玉书,还有徐荣奎、董春伯、王志英、田子文、邵麟童等南北各地的许多演员都经常上演。此次记录是根据父亲的弟子邵麟童口述记录,其中还参考了周仲博先生的意见,以及李刚毅、张铁华的一些口述录音。

PS:下载地址永久有效!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评论区留言✍

戏曲知识

京剧《古城会》剧情介绍赏析

2021-6-20 21:03:54

戏曲知识

京剧《闹朝击犬》剧情介绍赏析

2021-6-20 21:05:58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