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朝太师闻仲奉旨领兵征伐西岐,途经绝龙岭,想起圣母警言,击石以作标记,嘱三军绕道而行,免遭灾难。姜子牙助周伐纣,相邀三路诸侯迎战闻仲,并偷袭其营。闻仲率军突围,被逼绝龙岭,姜子牙用神火柱将闻仲烧死。
此剧系先父参照《封神演义》及连台本戏《封神榜》改编而成,又名《闻太师夜战绝龙岭》。与此剧同时,从《封神榜》改编演出的另一个剧目是《陈十策》,说的是闻仲征服北海,惊闻朝中大乱,班师还朝向纣王上呈条陈十策,并鞭打费仲、尤浑的故事。20世纪50年代初,父亲将两剧略加改动串连起来作为前文后武的大戏演出。闻仲以花脸应工。
20世纪20年代,上海编演了许多以《封神演义》、《七侠五义》等书为题材的连台本戏。因为忽视艺术、缺乏精磨,一时红火过后,便大都消失了。父亲也演过许多连台本戏,《陈十策》、《绝龙岭》两剧就是父亲从本戏《封神榜》中摘取出来,经过合理的修改,按照父亲的设计,增加了主要角色闻仲唱、念、做、舞的容量而形成的具有唐派艺术特色的保留剧目。此剧改编演出于1933年左右,在东北也经常演出,但为更多的观众所熟悉则是在1947年的上海演出。
1947年,父亲收到张云溪先生来自上海的信,希望他能去上海演出。接着上海天蟾舞台的经理周剑星派人赴沈商谈,相邀赴沪献艺。父亲自二十五岁在上海演出《百骑劫营》、《怒斩于吉》、《杀四门》等武生戏后,辗转东北十数年,一直没有机会再去上海,遂于当年6月抵沪演出。
父亲是一个正直、自信且专注事业不喜酬酢的人,此次赴沪虽经朋友一再提醒,却依然坚持不愿恭请有关头面人物出来捧场,甚至包括各小报的记者。由于宣传不利,加上剧目安排不当,演出开始观众并不踊跃。父亲是个永不言败的人,认真总结了原因之后,他及时地调整了剧目。他要让观众从最熟悉的传统戏中认识他,于是从关羽戏开始继续演出。当《千里走单骑》特别是《走麦城》演出之后,观众的胃口一下子被吊起了,他们对父亲的关羽戏反响强烈、赞赏有加。随后父亲演出了老生戏《逍遥津》、花脸戏《双包案》。翁偶虹先生曾说,父亲在此剧中与赵松樵先生一对一的完全按金秀山、郎德山的路子大唱原板、垛板。接着又上演了翁偶虹先生特意为父亲编写的《十二金钱镖》,父亲在其中分饰俞剑平、李云崧。中元节时还特意排演了老旦戏《目连救母》。如此一来,上海的京剧观众轰动起来,他们大为震惊:原来唐韵笙是这样一位文武全才技艺精湛的演员!从此天蟾舞台的上座率不断攀升。为使演出效果更加火爆,周剑星建议父亲上演《艳阳楼》、《铁笼山》两剧,并请各路精英一同上阵为父亲助威。于是在《艳阳楼》中张春华扮演秦仁、高雪樵饰呼延豹、张云溪饰花逢春。在《铁笼山》中赵松樵饰司马师、萧德寅饰米当,叶盛长、张云溪等反串女兵,如此强大的阵容如众星捧月,异彩纷呈。父亲扮演的高登、姜维技艺高超,人物鲜活,确有不同一般的本领。这两出戏演得火爆异常,令上海的观众大饱眼福。从此天蟾舞台的演出便一发而不可收,居然四十多天爆满。这次赴沪,父亲不但演出了许多老生戏如《逍遥津》等,武生戏如《杀四门》、《劫魏营》,关羽戏如《走麦城》等,花脸戏如《双包案》,老旦戏如《目连救母》,勾脸武生戏如《艳阳楼》、《铁笼山》等,新编戏如《金钱镖》,还把他的独家剧目《绝龙岭》、《闹朝击犬》等拿出来演。上海的观众以前只看过连台本戏《封神榜》,从未见过来自《封神榜》又以花脸应工的《绝龙岭》。此闻仲非彼闻仲,他们没有想到这出戏不仅有大段唱腔,且以工架见长。此剧从此被江南的观众认识,并且成为唐派独有的保留剧目之一。
父亲的嗓音条件极好,他在饰演闻仲以及其他净行的角色时,均能调整控制演唱的音色和韵味,多以立音、膛音、炸音取胜。在唱法上他吸收了黄润甫、金秀山等前辈名家之所长,注重气势,唱得满宫满调、高亢浑壮、激情饱满。此剧中的几段[二黄导板]、[原板]、[散板]就是如此。
在表演方面,则明显看出父亲在花脸和红生之间的分寸把握。父亲扮演的闻仲与关羽截然不同,关羽突出了骄矜、儒雅,闻仲则工架的棱角更大些,念白刚劲果断,于威猛中突出他作为太宰的威仪。上马、勒马、举鞭、招架,以及台步、圆场,举手投足之间都让观众感到闻仲作为太宰的气质。
车轮大战中运用了大圆场、抢背、甩盔、蹉步等动作,“遭焚”一场,融唱、念、做于一体,表演激情火炽,把全剧推向高潮,是本剧最精彩的一段。
首先是闻仲被逼上绝龙岭退步出场的一段;其次是二将两报中闻仲的动作安排;最后是邓忠上场报信的一段。全军遭围、战势紧急,闻仲于唱腔中快速圆场,“五锤”中迈步直奔“下场门”方向,背对前方。接着邓忠报信,令闻仲“啊”的一声大惊失措,此处有一个力度很强的亮相动作,运用他那“响堂”的嗓音念道:“张、辛、陶三位将军,他他他们死了么——?!”这句极富感染力的念白顿时令观众毛骨悚然,随着锣经“原场”,父亲颤动着头盔、痛泣、拭泪。接着在邓忠转圈旋子的陪衬下,父亲走一个三圈快速圆场,边走边念。那飘动的白色长髯、铿锵而富有激情的话白和颤动的身体,真个是把观众的心都揪了起来!
许多青年演员演戏时只关注程式的“技”术而不知程式的“艺”术,真正艺术家的最可贵之处则是赋予各项程式表演以“灵魂”,从而能够把人物演活,令人久久难忘。在记录的过程中,我常常为老艺术家为我追述父亲表演中的独特神采而激动,但又深感那融入技艺之中的精神无法以文字记录出来。文字的记录只能交代外部的技术、动作,而无法将“精、气、神”表述出来,这是很无奈的事。只有演员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磨炼,慢慢从中“悟”到。
《陈十策》已无法完整记录,《绝龙岭》在演出过程中父亲也曾几经改动。此剧是由父亲的亲传弟子邵麟童口述的。邵麟童1954年于江苏泰州拜父亲为师时学习了此剧,此后在苏州京剧团期间经常演出此剧。梅花奖获得者青年演员杨赤曾经父亲的弟子张铁华传授,也演出过此剧。
PS:下载地址永久有效!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