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八大锤·车轮大战》剧情介绍赏析

《八大锤》是武小生、武生当行“两面抱”的一出重头戏。该剧取材于《说岳全传》第五十五回至五十七回。剧写岳飞与金兵会战于朱仙镇,兀术不敌,调其义子陆文龙来助战,连败宋军。宋参军王佐知陆文龙系潞安州节度使陆登之子(陆城破死难,文龙为兀术收养),遂向岳飞献计诈降金营,说陆归宋。岳飞持重劝阻,王佐暗断左臂,直投金营。兀术不疑,收留之。王佐乘机先见乳娘薛氏,道破来意,又借说书机会,打动陆文龙,乳娘助之,使陆明白身世,助宋军打败兀术,重返故国。因剧中宋军的四员大将严正方、岳云、何元庆、狄雷均使双锤,故名《八大锤》。是剧分《车轮大战》、《断臂说书》两折,可连演,亦可单折演出。

《八大锤·车轮大战》突出体现了京剧表演中身段、功架的程式美与形体表演的高难度技巧。因此,该剧也就成为广大观众百看不厌的传统经典剧目之一。又由于它的训练价值,该剧也列入各地戏校里武小生、武生行的必修剧目。

《八大锤》一剧,原本有两种戏路:一是由王楞仙传给杨小楼的路子;二是由徐小香传给茹莱卿,茹莱卿又传给其孙茹富兰的路子。杨小楼的戏路已经失传,目前流行在舞台上的基本是茹富兰的路子。这是因为茹富兰自中年起即以教学为主,特别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进中国戏校任教后教过几届学生。他的学生毕业后有的当了教师,又在传播茹派剧目,所以才形成了茹派代表剧《战濮阳》、《连环阵》、《八大锤》、《林冲夜奔》等占据京剧舞台的局面。而杨小楼的《八大锤》虽然也曾教给其门婿刘砚芳,但未再下传,连刘的孙子长瑞、长秀都是茹富兰的学生,致使这一个《八大锤》今成《广陵散》矣。

扮演陆文龙这一角色,要求演员必须具备唱、念、做、打全面的基本功。“车轮大战”中,尤其要有过硬的腰腿功夫,其中的跨腿、踢腿、抬腿、搬腿、控腿、单腿转,下腰、涮腰,拐海,射雁等,在戏里比比皆是。陆文龙手中双枪的各种拿法、打法、耍花儿等也无处不在。而且手中的双枪在舞与打的过程中,要与脚步、腰部、身段、面部协调一致,顺达而行。而最不容易做到的是双枪的舞动要与大带、穗子、翎子、狐狸尾互不缠绕、刮蹭,各行其道,显出流动美,一气呵成,中间没有丝毫的停歇,做到这点,当然极不容易。

茹富兰老师在教学中讲究刻画人物,强调文武并重.《车轮大战》中唱念虽然不多,却是字字讲究。茹先生说过:“一个演员(武生)不会唱,不会念,就像一个人缺了一条腿,是演不好戏的。”如剧中陆文龙有一句“最喜南朝打扮”的念白,当念“最喜”两字时,“喜”字要拉长音,配合语音双手端带,目视自己的妆扮,微微摇身晃脑,显示出自己格外欣赏这身装束,然后念“南朝打扮”时,把“打”字的音量加重,“扮”字用喷口,以加强词意的感染力。当然,这折戏的重点还是在“大战”,但这场大战不同于高宠的《挑华车》,也不同于赵云的《长坂坡》,因为陆文龙只有十六岁,充其量是个大孩子,又是初次参加战斗,对战争的残酷性认识不足,加上他有过人的武功,甚至有些视为儿戏,所以他的“打”,要体现出一种稚气。当他打退宋军的大将后耍翎子、耍枪花,表现的是初尝胜果后的骄矜,他的内心独白应该是“打仗是如此好玩呀!”

茹富兰先生在教学中一向以中规中矩闻名于梨园界。记得我班同学刘福生(本剧本整理者)、夏玉秀、余龙义在1960年时曾跟茹老师学习该剧,仅陆文龙的一个出场,就教了四节课时,在腰与腿、腰与手、腰与头,节奏与眼神,穿蟒脚步的起、抬、迈、站等方面,反复讲,反复地示范。茹老师要求这第一个上场亮相,就要把人物的身份、神态表现出来。如今,刘福生已是个有着三十多年教龄的教授了,这一出《八大锤》他先后教过六个班计二十多名学生,有的学生还因此得过大奖,为传薪茹派艺术做出了贡献。

PS:下载地址永久有效!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评论区留言✍

戏曲知识

京剧《钟馗嫁妹》剧情介绍赏析

2021-6-22 21:18:21

戏曲知识

京剧《林冲夜奔》剧情介绍赏析

2021-6-22 21:21:24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