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虎坠》又名《娟娟》、《马武下山》,原是梆子的剧目,秦腔《玉虎坠》至今仍是保留的传统剧目。尚小云先生将其移植为京剧,剧中仍保留有梆子的痕迹。此本据1956年尚小云先生演出录音整理。
新莽时期,马武占据太行山,反对王莽篡位称帝。闻听王滕占卜如神,下山前去拜访。在酒肆与王滕交谈时,遇冯彦发生口角而动手。马武虽不敌,但对冯彦武艺极其爱慕,便强逼王滕说冯彦上山。冯彦不肯落草为寇,更不顾与王滕的姻亲关系将王驱逐出门。王滕给马武献计:杀一路人,将首级挂在冯家门首,迫使冯彦上山。夤夜中无人过路,马武便将王滕杀死移祸冯彦。冯彦继母田氏为图谋家产,至官府状告冯彦。县令将冯彦拘禁,并将王滕女娟娟安置在紫云庵。田氏又与其亲生儿子贺吉郎设计将冯彦妻冯伏氏和儿乾郎逐出家门。冯伏氏和乾郎落魄于紫云庵,遇见娟娟。娟娟得知冯彦受诬含冤,消释了父亲被杀之嫌隙,与冯伏氏母子同住紫云庵,以待雪冤。一日,传来消息,可用银钱开豁冯彦罪名,娟娟把定亲的聘礼玉虎坠交给冯伏氏,让乾郎去到街市变卖以救冯彦。此时洛阳太守王元携女王碧莲来到紫云庵降香。王元先期回衙,碧莲留在庵内游玩,偶听得冯伏氏悲泣声,询知其遭遇,赠银让其至洛阳告状。乾郎变卖玉虎坠未成,路遇王元,被带回洛阳,招赘为婿。冯伏氏闻听乾郎被人带到洛阳,不知内情,急切地与娟娟往洛阳告状。途中,娟娟向冯伏氏挑明了婆媳关系。二人路经太行山时被劫持至马武山寨,马武得知是冯彦的夫人,便代婆媳二人写了诉状,并赠银两,送二人下山去洛阳告状。婆媳到洛阳后击鼓鸣冤,王元审知冯伏氏和娟娟是婆媳关系,大吃一惊,无法处理女儿的婚姻,便叫王碧莲假扮男装在二堂审案。审至娟娟为乾郎妻时,按捺不住,露出女装,与娟娟激烈争论。最后冯伏氏以二女不分大小,同为乾郎妻,平息了矛盾。同时王元处理了冤案;乾郎和祖父冯昭所率刘秀队伍来到洛阳,一家团聚。
1935年尚小云先生为富连成科班排了三出“尚派”新戏:《昆仑剑侠传》、《金瓶女》、《玉虎坠》。当时,富连成科班“盛”字科离科,“世”字科尚未崛起,青黄不接。这三出戏接连上演,扭转了衰退局面。尚先生乐于仗义助人的美名流传至今。其中《玉虎坠》由李世芳扮演冯伏氏,毛世来扮演娟娟,袁世海扮演马武。科班排演大戏,要使尽可能多的学员在舞台上得到锻炼,因此,剧中大小角色都有可发挥之处,有戏可做。
评价尚小云先生的唱功,多以“高亢”、“峭拔”、“刚健”、“浑圆”来形容。用“尚派”唱腔表现《玉虎坠》中冯伏氏这样一位端庄贤淑的中年妇女,却也熨帖得体,换个角度来看,“尚派”唱腔还有“古朴”、“细腻”的一面。尚小云先生师承的张芷荃、戴韵芳、孙怡云、陈德霖都是老成典型,四大名旦中以他继承传统最多。通常传统京剧唱腔,一种板式往往有几个固定主旋律,不同流派唱腔有着其旋律上的变化特征。“尚派”戏中很多主人公第一次出场都是唱[西皮慢板]。从声腔旋律看,他们都脱胎于老派大青衣“八大腔”的传统,古朴而嘹亮,腔调似乎都很相似。细细品味起来,就会发现尚小云先生是用“轻重、快慢、高低、强弱”不同的细腻手法,表现不同人物的情绪和性格;也用行腔的细微差别体现人物的身份地位。冯伏氏出场唱的四句用三句[慢板]一句[摇板],[慢板]只用了两个大腔,用这样的结构先勾画出冯伏氏恬静的小康生活;[慢板]的两个大腔开头都是高音起,但其力度相对较轻,具有“尚派”特征的“坠腔”、“勒腔”、“顿腔”,行腔轻而缓,经过了这样细腻的处理,人们意识到冯伏氏是一位温顺贤淑、性格沉稳的中年女性,她沉醉于平凡而甜蜜的相夫教子生活。
尚小云先生表演主张“文戏武唱”,它贯穿于所有的“尚派”剧目当中,《玉虎坠》自然也不例外。《玉虎坠》是一出典型的文戏,对这出戏的处理首先是别演“温”了,因而在剧情发展上做了铺垫。马武下山到杀了王滕,使故事达到一个小高潮。第八场一个幽娴贞静居家度日的中年妇女冯伏氏出场给观众一个放松的机会。在这里安排了一段咏志的唱腔,尚先生用他铿锵有力、节奏鲜明、声情并茂的歌喉抓住了观众。乾郎发现王滕的人头挂在自家的门首,爆发了矛盾:贪婪的田氏想趁机除去冯彦以谋取家财。突如其来的“天降大祸”,必然是“无限悲伤”。冯伏氏知道丈夫的为人,相信见官就能弄明原委,表现出来,虽然着急,却是哭在心里。当知道冯彦行孝,不肯道破内情而被收监,乾郎又告知贺吉郎母子要加害她母子,冯伏氏自己无力解决矛盾,愁眉紧锁,泪洒胸怀,又企盼公公回家排解。贺吉郎母子设计将冯伏氏赶出家门,并挑拨冯彦怀疑冯伏氏不贞,冯伏氏被逼走投无路,在大雨滂沱的夜晚流落到紫云庵,疲惫已极,悲愤到极点。冯伏氏的感情发展,细腻而又层次分明,虽然她没有大幅度的身段和激烈尖锐的语言,而是用田氏的奸猾、贺吉郎的狡诈、冯彦的急躁、禁卒的敦厚衬托出冯伏氏贤淑善良,使这段戏演得起伏跌宕、错落有致。接下来“趱路”一场,尚小云先生也抓住了剧情发展的时机,使冯伏氏迸发出激情,把戏推向高潮。[导板]唱完,[四击头]出场亮相非常强烈,恨不得一时就到洛阳。戏的发展是心急而不低沉。借着娟娟说破与冯伏氏的婆媳关系,使得台上急中有缓,悲中有喜,而不是一味地傻跑奔波。胡琴过门也突破了程式,变得欢快明朗,再加上梆子击着强烈的节奏,增强了挑明二人的婆媳关系后互相有了依靠的欢快心情。胡琴拉着急速的曲牌,二人耍着云手水袖,跑着8字圆场,越跑越快,(崩登仓)冯伏氏两个“鹞子翻身”,娟娟一个“鹞子翻身”,高高跳起,一个“屁股座子”突然一静,亮个高矮相,在锣鼓[扫头]中二人蹉步下场,台上似两只蝴蝶翩跹飞舞,煞是好看。尚先生调动了他所擅长的艺术手段,把冯伏氏赴洛阳的急切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由此可见,“文戏武唱”是要文戏不温,表演要合剧情,顺戏理;要符合人物性格和身份,该动的动,该静的静,并非一味造作。这正是《玉虎坠》塑造冯伏氏形象的成功之处。
PS:下载地址永久有效!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