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在峨眉山修炼千年的白蛇和青蛇不甘寂寞和冷清,变成两位美丽的女子白素贞和青儿,来到西湖游玩,风雨途中结识了扫墓而归的许仙。白素贞见许仙忠厚老实,顿生爱慕之心。经小青撮合,两人结为夫妻。金山寺禅师法海得知此事,便来破坏。唆使许仙在端阳佳节用雄黄酒将白素贞灌醉。白素贞显现原形,许仙惊吓致死。白素贞冒险到昆仑山去盗灵芝仙草。南极仙翁慷慨给予仙草,救活许仙。法海又以还愿为名,把许仙软禁在金山寺内。白素贞与青儿索之遭拒,遂水漫金山,双方展开了一场殊死战斗。白素贞终因怀孕力弱,败下阵来。许仙万分着急,在小沙弥的帮助下逃出金山寺。白素贞和许仙重逢在断桥旁,经过一番周折,夫妻重归于好。白素贞生下一子名仕林。弥月时,法海又用金钵收拿素贞,并将其压在雷峰塔下。若干年后,小青修炼法力成功,与众仙来到雷峰塔,战败塔神,推倒雷峰塔,救出白素贞。
《白蛇传》是一出京剧的精品剧目,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各派演出此剧均有不同的侧重和特色。1947年田汉先生就原剧中的《游湖借伞》、《端阳酒变》、《盗库银》、《盗仙草》、《金山寺》、《断桥》、《合钵》等情节加以改编,易名为《金钵记》。1953年田汉先生再次修改,删去原《盗库银》一场,增加青儿率领众仙击败塔神,救出白素贞等情节,定名为《白蛇传》,由中国戏曲学校刘秀荣、张春孝、谢锐青首次公演。1954年杜近芳、叶盛兰等又联袂排演了此剧。在长期的舞台演出实践中,此剧从剧本到表演、音乐、舞台美术,都在不断地加工修改和提高。
杜近芳是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幼年师从律佩芳、陈世鼎、刘玉芳学青衣。1948年拜王瑶卿为师,后又拜梅兰芳为师。1951年加入中国戏曲研究院京剧实验工作团(即中国京剧院前身)。她长期与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少春、叶盛兰、袁世海等同台演出,在汲取王瑶卿、梅兰芳的演唱艺术的基础上,加上本身的敬业刻苦,聪颖执著,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在《白蛇传》演出中她能够把白素贞亦人亦仙的双重身份熔铸一体,准确地掌握住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感情变化,运用京剧中的唱、念、做、打,充分展现了白素贞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忠贞,对法海的憎恨,十分成功。特别在全剧高潮——《断桥》一折的处理上,更反映了其艺术表现力的成熟。
初,“断桥”的中心唱段[西皮导板转原板]唱的是“青妹慢举龙泉宝剑”,调子比较舒缓平淡,曲调也较为简单。有一次周总理看了《白蛇传》,认为在“断桥”中白蛇拦阻青儿杀许仙时,应该是情节的高潮,气氛需要渲染得浓浓的。为了体现总理的这个意图,杜近芳向王瑶卿先生请教。先生说:“这个地方你唱嘎调,冒个突,不就突出了!”可“嘎调”该怎么唱,先生没具体说明,让她自己去琢磨。不久,王瑶卿先生去世了,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后来,她又请教梅先生。梅先生考虑一下,告诉她说:“前四个字你可以不唱,拔高叫起来。我在《霸王别姬》里虞姬舞剑的那句‘如此妾妃献丑了’的念法,你可以借过来,但是要去掉虞姬的那种凄凉的意味。”杜近芳就照梅先生所说把唱腔变化了一下,处理为念“青妹慢举”,[大锣四击头](三人亮相)然后唱[西皮导板]“龙泉宝剑”,异峰突起,高峻挺拔,一改原来平缓的节奏,气氛被陡然提起来,再配合动作眼神,充分表现了在这千钧一发之时白蛇的急切心情。这种新形式的[西皮导板]的唱法在传统戏中是见不到的。
随后转[西皮原板]一段,采用婉转而又舒展的旋律,把悲、恨、爱、怨交织在一起,由哀怨的诉说转变为愤怒的指责,节奏逐步加快,在最后一句叫散后,“谁的是谁的非”,采用“吟唱”手法,层次鲜明,且最后采用了颤音,更突出了白素贞此时的悲伤心情。这段三十句唱腔,由[西皮导板]、[原板]、[二六]、[流水]、[散板]组成音乐旋律的跌宕起伏,衬托人物情绪的激烈变化,把白素贞的一腔悲愤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杜近芳的演唱声情并茂,表演细致传神,充分展示出她深厚的基础功底和创作天赋。她塑造的白素贞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和欢迎,几十年盛演不衰,绝不是偶然的。
PS:下载地址永久有效!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