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虹霓关》剧情介绍赏析

京剧《虹霓关》取材于《隋唐演义》第三十八回,此剧又叫《东方夫人》、《伯党招亲》或《替夫报仇》。内容如下:瓦岗寨元帅秦琼领兵攻打虹霓关,隋朝守将辛文礼出战,瓦岗众英雄不敌。恰值王伯党押解粮草回营,搭救了众英雄,并一箭射死辛文礼。辛妻东方氏为夫报仇,上阵擒获王伯党,慕其美俊,促丫环做说客,愿意改嫁王伯党,归顺瓦岗。伯党假意应允,实欲洞房杀之,以图后计。

《虹霓关》是京剧前辈表演艺术家王瑶卿先生的代表剧目。我老师程玉菁先生作为王派的掌门弟子,第一次受业也是这出戏。程玉菁先生在学了这出戏的第二年,于开明戏院演出此戏,在头本里饰演东方氏,二本里饰演丫环;王又荃饰王伯党,诸如香饰二本里的东方氏。据程先生讲,由一个演员前演东方氏,后演丫环的路子,始自梅兰芳先生,而梅先生的二本《虹霓关》也是王瑶卿先生亲授的。王老曾说:“我送了兰芳两出戏,一出二本《虹霓关》,一出《樊江关》。”从此,王老也就不再唱《虹霓关》了。

这是一出很有特色的旦角戏,戏分头本、二本,头本以“刀马旦”应工的东方氏为主要角色,有与王伯党的持枪大战;二本以“花衫”应工的丫环为主要角色,违心地与夫人说亲,有大段的唱腔,各有吃重的表演。而王瑶卿先生接触此剧的时间则要追溯到光绪二十年(1894),那时他只有14岁,与同龄人裘桂仙、鲍吉祥、时慧宝等同搭陈丹仙创办的“小鸿奎”科班,边演出,边学戏。为了保障演出的正常,陈班主请来名角加盟,李紫珊(艺名万盏灯)、刘春喜(李洪春之师)、黄润甫(侯喜瑞之师)等名家皆一时之选。其中李紫珊先生在江南一带已久负盛名,“刀马”、“花旦”兼演,能戏甚多,尤以《虹霓关》中东方氏这一角色最为拿手。此次搭班,就打算以《虹》剧打炮,可是,在“小鸿奎”班里却没有能演二本里丫环的演员。原来,当时演二本里丫环一角的是余紫云先生的“一招鲜”,没人能唱得过他,别人也不敢动这个角色。时年只有14岁的王瑶卿向李紫珊先生请教二本丫环的表演,同时又请他的师父谢双寿先生说唱腔。他本就聪慧过人,边学习边潜心琢磨,不断融入自己的体会和创造,终于把这角色拿了下来。公开演出仅仅两场,便获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功,从此一炮而红,二本《虹霓关》也就成了超越前人的王派的看家戏。

程玉菁先生曾对我说:“老师(指王瑶卿先生)教我这出戏时,还谆谆告诫我:‘这出戏里的丫环不像东方氏,是个正派角色,要演的活泼、娇憨、可爱,不能演出轻浮、油滑的样子来。演春香、红娘也是一样,不然就把人和戏给糟蹋了。’”为此,王老对东方氏和丫环的服装做了大胆的改革。按余紫云先生演出的路子,丫环是穿袄子、裤子、坎肩。王老则根据人物在戏里的分量,改为上穿袄子、坎肩,下穿裙子,不踩跷而改穿彩鞋。他认为:“戏里的丫环有大丫环与小丫环之分,像《虹霓关》、《春香闹学》、《佳期》、《拷红》这类戏里的丫环就是大丫环,不能单穿袄裤,而应穿上袄子、裙子、坎肩。”另外,二本里的东方氏也从原来的穿花褶子改成穿袄子、裙子,因为这样才更符合人物身份和剧情要求。

一个剧目得以流传,必有其艺术魅力所在。京剧《虹霓关》正是经过几代艺术家长期舞台实践,不断完善而传承下来的艺术珍品。剧中将精彩而细腻的表演、丰富而适度的武打以及板式多样的唱腔熔为一炉,可以全面展示“刀马”、“花衫”行当演员的功底,实为难得的好戏。在京剧舞台上,旦角主演的亦文亦武的剧目本不少,如《棋盘山》、《穆柯寨》、《珍珠烈火旗》、《金猛关》、《银空山》均是,但一个演员兼演文武两个角色的剧目如《虹霓关》者却不多。近年来,该剧虽也偶有演出,大多也只演头本的“替夫报仇”,前边的几场文戏,二本的“说亲”就很少见了。应该说,这是不够完整的。

王派传人程玉菁先生“文革”后重返中国戏曲学院执教。当年我作为程老师的助教,协助整理剧本、授前备课和教学实践,保留下来当时所做的教学笔记以及《虹霓关》全剧的彩排录音。现在整理出来,算是较为完整的王派《虹霓关》的表演资料,供大家演习参考。

PS:下载地址永久有效!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评论区留言✍

戏曲知识

京剧《棋盘山》剧情介绍赏析

2021-6-25 21:38:17

戏曲知识

京剧《红楼二尤》剧情介绍赏析

2021-6-25 21:40:23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