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武丑戏《九龙杯》取材于贪梦道人小说《彭公案》第二十七至三十回。该剧描写清朝圣祖玄烨出猎游玩,偶遇猛虎,在危急之时,绿林镖客黄三太闯入围场,镖打猛虎救驾有功,圣祖赐以黄马褂,顿使黄三太在绿林之中名声大噪。绿林老英雄杨香武不服,便夜入畅春园盗走康熙皇上的九龙玉杯。康熙大怒,命黄三太即刻追拿盗杯之人,不然抄杀满门。黄三太定下一计,借祝寿为名,邀请各路江湖绿林好汉聚会府下,计全在酒席宴上借夸耀黄马褂之机,希图引出玉杯的下落。果然,杨香武挺身而出,承认盗杯之事.黄三太闻听此言喜出望外。没料想杨香武中途住店,玉杯又被店主王伯彦盗走,辗转把玉杯送与紫霞庄主金翅大鹏周应龙。杨香武为解三太之难,乘周应龙寿诞之期前去拜寿,欲讨回玉杯。周应龙不允,逼得杨香武用薰香将周应龙之妻迷倒,骗得周应龙放杯探视。杨香武乘机将玉杯盗走。周应龙率庄丁追赶,此时黄三太中途接应,双方打斗起来。周应龙战败,杨香武解围,重归旧好。
《九龙杯》这出戏最早起源于徽剧,后经前辈武丑名师王长林和张占福(张黑)各位名家加工整理,演出京城。后又经叶盛章精心整理,巧妙地运用京剧表演的唱、念、做、打,努力刻画了杨香武这位侠肝义胆、武艺高强、以友情为重的绿林好汉。该戏以九龙杯为全剧贯穿线,层层深入展开矛盾,直到主人公不惜一切挺身而出,冒险探庄盗杯,最后激化矛盾,发展到双方格斗。这一系列的艺术处理,都体现出叶盛章先生的改革创新思想。
就拿杨香武头场扮相来说,叶盛章打破陈规,专门设计一件黑缎子上面绣白色圆球的褶子,每个球上都镶上白穗,演员一表演全身丝线穗均抖动,十分醒目。再看头上盔头,本来是简陋的黑鬃帽,并不起眼。他煞费苦心地研究,在鬃帽外面加上一个铁丝架子,再镶白珠子配白绒球,下面加小额子叫“鬃帽罩”,套在鬃帽上。就连头上的茨菇叶也镶一个小白绒球。足蹬鱼鳞靸鞋。杨香武这一出场,就显示久走江湖,精明强干的绿林老英雄形象,再加上锣鼓伴奏和叶盛章面部表情,特别是两只传神的眼睛,立即把全场观众目光全吸引到他的身上,使人突然一振,顿时掌声四起。
他还在庆贺黄马褂这场戏里,增加了三大段叙述性的念白,目的是介绍剧情前面所发生的事,揭示矛盾,为后面做铺垫;同时通过念白展示功力,改变原来武丑行当只重于翻、跃、扑、打的武技表演,而忽略用唱、念去着力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段。比如在庆贺黄马褂这场时,他念那段:“哎呀计全哪!你三叔的英名谁人不知,哪个不晓……”还有后边这段:“你这小子的话是越说越敞啦……”连着三段念白,以他伶俐的口齿、清脆响亮的嗓音和多年练就的嘴皮子功夫,随着人物瞬间的心理变化,念得一段比一段紧凑激越,干净利索,响堂打远,悦耳动听,而且快慢有序,顿挫有节,既讲究韵律,又富有极强的节奏感,真正称得上字字铿锵、珠落玉盘。使观众从中得到艺术美的享受。
据说叶先生过去只演《九龙杯》紫霞庄盗杯一折。曾听他的老搭档、著名武净高盛虹先生讲:“盛章在台上总是讲火爆、飞快,无论表演和开打总是追求干净利索快,就怕把戏演温了。尤其他上高翻筋斗飞快,所以有时在台上容易出事故,他身上很多处摔伤。原来想排《三盗九龙杯》来的,因为好多技巧都在不同戏里使过了。上‘纣棍’《酒丐》里用了,‘空中飞人’好多戏也有了。盛章说没有新玩意儿高招,演‘三盗’不如演紫霞庄一盗,等咱想好新的手法再排。”
当年我曾多次看过叶先生演的《九龙杯》,在剧中扮演黄三太的是著名花脸孙盛文先生,另一位是宋富亭先生,计全是黄元庆扮演,周应龙是高盛虹先生扮演,王伯彦是曹世才先生扮演,几位出色的配演,与叶盛章的杨香武那真是珠联璧合,精彩绝伦。这次我为整理叶先生生前演出剧目,曾采访了几位与他当年同台合作过的老艺术家和叶先生的公子叶钧同志,得到很多重要材料。
我虽不是武丑演员,但我十分崇拜叶先生的表演艺术。据叶钧同志介绍,其父在“文革”初期遭受迫害致死,只有叶钧一个人用一块旧床单包住这位一代“武丑大王”,送往火葬场,听到这里怎不使人痛心落泪啊!
由于历史的局限,那时候没有高科技的录像,叶盛章先生自己便购买了一台录音机,在家中想把过去演出的文武丑戏录下来。据叶钧同志介绍,这盒极其珍贵的录音在“文革”初期抄家时已丢失。这次搞音配像只有叶盛章一出《打渔杀家》里的教师爷录音。幸好最近听著名旦角表演艺术家李慧芳老师讲,她找到一盘与叶先生合演的《秋江》现场录音,真是难得的珍贵资料,但愿能早日搞成音配像,流传于世。
这次整理《九龙杯》,是赵德普先生的珍藏本。承蒙著名戏曲家钮骠教授大力支持和多年扮演该剧黄三太的名净钱鸣业先生给予指导,在此深表感谢!
赵纪鑫
PS:下载地址永久有效!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