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大型武丑戏《佛手橘》又名《盗银壶》。写南宋时,皇后染病,太医用药需北国佛手橘为药引,特命待制周必大前往北国购买佛手橘。北主阿尔萨不允,反将周必大押入狱中,并派番将粘龙、木虎乔装入宋刺探消息,兼买美女。
元戎杨存中偶得一梦,请张定详梦,赐以酒宴。宴罢张定提着杨府银壶回家,不料被飞贼“海空飞”邱小义盗去。张定丢失银壶无力赔偿,只得将女儿鸾才卖与番将粘龙、木虎。正巧张妻携女来到太保庙拜佛,得知此事悲痛万分。邱小义闻听,挺身而出,毁掉卖契,斥走番将,并随张定同至杨府还壶。杨存中命邱小义再盗此银壶,以觇其技。邱小义乘杨存中打子之机,将壶盗走。杨存中遂令邱小义入北国盗取佛手橘。
此时,周必大之女蕙英改扮男装暗访其父消息,在酒馆中遇到杨存中之子元玉和邱小义。三人游太保庙正遇粘龙、木虎纠合公差强抢张鸾才,杨元玉、邱小义上前救鸾才,打死粘龙一行人等。
杨存中闻得元玉打人致死欲斩其子时,张鸾才为之喊冤,周蕙英与邱小义劫法场,救走元玉,同返北国,盗回佛手橘,救出周必大。蕙英、鸾才二女均许配杨元玉为妻。
早年京剧传统剧目只有《盗银壶》。当时梨园界把几出武丑偷盗剧目归纳为“五盗一偷”,另一说“六盗一偷”,就是《盗甲》、《盗杯》、《盗钩》、《盗戟》、《盗银壶》、《盗王坟》和《偷鸡》。
《盗银壶》早在清末民初已是舞台上经常演出的武丑戏。当时红极剧坛的武丑名家张占福(艺名张黑)擅演此戏。他是河北南皮人,自幼随马戏团练功学艺,又擅长于武术,后坐科梆子班,多年苦练武功,身怀绝技。他饰演的邱小义,跌扑滚翻灵巧自如,迅疾异常。据前辈艺术家介绍,他念白不仅嗓音清脆,口齿爽利,擅长于以武功巧妙地与剧中人物紧密联系,突出刻画人物性格,有“鼓上蚤”之美誉。在太保庙烧香那场戏里,他运用梆子腔和蹿佛桌翻筋斗下桌等绝技,刻画邱小义盗壶害了张定卖女儿的不安心情,既运用高难武功技巧,又突出人物内在情感,演得十分火爆。当时叶盛章年仅11岁,看了张占福先生的演出异常崇拜,颇受影响。
自1936年叶盛章先生组建金升社,以武丑挑大梁开创了梨园新局面。叶盛章为了享名剧坛,曾从三方面入手。首先把在科班向众多位前辈老师学的文武丑传统剧目,认真加工整理排练,精益求精。像老《三岔口》这样的剧目,演得出神入化,精彩叫绝。另一方面,又大胆创新,以新颖的艺术手法、出色的武功技巧,编写新剧如《酒丐》、《智化盗冠》、《徐良出世》、《白泰官》、《藏珍楼》、四本《欧阳德》、《智破冰山冷村》等。再就是把传统武丑戏重新改编,加强全剧的戏剧矛盾冲突,使故事性更完整,人物更加丰满,做到“老戏新演”。比如根据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五十四至五十六回情节及“雁翎甲”传奇,把一出小型的《时迁盗甲》经过加工新排变为一出大型武丑戏《雁翎甲》。把《五人义》加工改编为《十三太保闹苏州》,把小戏《黑狼山》又加入《蒋平闹舟》接《铜网阵》。同时他把《盗银壶》增益为大型剧目《佛手橘》。
过去梨园界曾流传一种说法:“戏在人演。有的人是唱好戏的,有的人是好唱戏的。一出很好的戏,就因为演员基本功演技不行,把好戏演得平平淡淡,使台下观众像掉进凉水盆里,十分冷淡。也有的一出平常的小戏,就由于演员表演艺术精湛,把戏演得特别精彩。”叶盛章就是位“好唱戏”的,不管是《时迁偷鸡》还是这六出“盗剧”,以及《打瓜园》、《三岔口》和“八大拿”戏里的朱光祖,就是一出《巴骆和》叶先生扮演胡里一个配角,表演得也是活灵活现,令人拍手叫绝。
叶盛章之所以成为20世纪40年代的“武丑大王”,不仅在于他刻苦练功,身怀绝技,更重要的是他能广泛吸取前辈艺术家的精华,融会贯通,而又不墨守成规,勇于突破前人戏路,大胆创新。《佛手橘》这出戏,就是叶盛章先生在前辈名家张占福演出《盗银壶》的基础上,既保留了张扮演邱小义上高台等艺术绝技,又从剧本情节和人物性格发展上刻画得更加细腻逼真,尤其是潜入北国搭救周必大,攀树摘取佛手橘,都运用高难技巧,创编了新式开打,为京剧武丑表演艺术另辟新路,做出了新的贡献。
赵纪鑫
PS:下载地址永久有效!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