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大型武戏《铜网阵》又名《蒋平捞印》。该剧取材于中国古典武侠小说《三侠五义》第一百零二至第一百零六回。故事描写北宋时期宋仁宗继位后,皇叔襄阳王赵珏阴谋篡位,网罗党羽结盟,并煞费苦心修筑冲霄楼,设置铜网阵,按八卦布防,十分险恶。新任巡按颜查散奉旨偕白玉堂巡访襄阳。赵珏做贼心虚,派遣邓车、申虎深夜潜入巡按驻地盗得颜查散大印。白玉堂擒获申虎,盘诘得实,深为失印自愧,便夜探冲霄楼,不幸陷入恶阵,被乱箭射死。赵珏又下毒手,把盗来的金印抛至寒潭之中。此时,白玉堂生前结盟兄弟卢芳、韩彰、徐庆、蒋平四人继赴襄阳,随后智化、欧阳春与丁氏双侠也及时赶到,众人誓为白玉堂报仇。蒋平水性高强,绰号“翻江鼠”,不顾寒潭险恶,潜入水底捞回印信。众义士探明冲霄楼,大破铜网阵,终将襄阳王赵珏拿获。
《铜网阵》原是一出大型武丑戏,是“武丑大王”叶盛章先生早年享名剧坛拿手戏之一,颇得广大观众欢迎。当年叶先生组建金升社挑班挂头牌,那时演戏时间较长,通常在四个小时左右,所以每逢演出《铜网阵》,总是前面加演《黑狼山》(又名《蒋平闹舟》)。其目的是通过前面的闹舟使他扮演的蒋平人物性格更加丰满、鲜明,为后边的戏做铺垫;再者,那时候演戏舞台上全凭真能耐,表演上必须有绝活,观众才买你的票。用行里话说:“演戏卖票要对得起观众,不能蒙人。戏码不硬吸引不了人家,就会摔自己的牌子。”
叶先生扮演的蒋平,通过前面的“闹舟”,中间的“劝饭”、“捞印”直到最后的“破阵”,既多侧面地塑造了蒋平处事老练,阅历丰富,足智多谋,讲究忠义的武士形象,又巧妙地运用京剧艺术表演程式,从唱、念、做、打、舞多方面展示出他那精湛的武功绝技。
特别是剧中蒋平“劝饭”和“捞印”这两场戏,叶盛章表演得那真是细腻入微,活灵活现。说实在的,《铜网阵》这个剧本从结构到台词、唱词都比较粗糙,剧情也较为平淡。就是这样一个剧本,经叶盛章细心琢磨,认真刻画的蒋平这个人物,把平淡没有尖锐的戏剧矛盾冲突的“劝饭”一场戏演得满台生辉,极为精彩。
当蒋平见到公孙策,听他讲述白玉堂为追寻巡按大人金印,夜探冲霄楼之前,留下一张“金印不归,宁死不回”的小柬大吃一惊。因为蒋平知道襄阳王赵珏阴谋篡位煞费心机,修筑冲霄楼,内设机关暗道,八卦布防,十分险恶。此番五弟白玉堂独身闯入,必陷铜网阵,断定他是九死一生。此时蒋平内心忧虑担惊,焦急万分。听得公孙策介绍巡按大人颜查散思念白玉堂几天不思饮食,他又怕大人病倒,在这进退两难之际,蒋平故作镇静,强忍悲痛,耐心劝解大人安心吃饭。叶盛章这时的表演从他面部表情上看,面对颜查散是满脸堆笑,和颜悦色,耐心劝解,每句台词念得十分温顺,神情自然。当他背着颜大人却又是一副面孔,满面愁容,紧锁眉头,异常焦虑,时时牵挂着结拜五弟白玉堂。他感情充沛,把此刻蒋平的内心活动揭示得淋漓尽致。
再说蒋平“捞印”这场戏,幕一拉开,舞台上只有一座用三张桌摞在一起的高台,外边用景布围住,表示寒潭岸边的岩石。叶先生扮演的蒋平要从高台上翻筋斗跳入水底。为表现蒋平入水的动作,他边唱曲牌[沽美酒],边以“高毛”、“旋子”、“扑虎”、“矮子”、“五龙绞柱”等一系列高难武功和双手分水等身段,使人感到满台都是水,蒋平在水底反复游动寻找金印。尤其是蒋平在水底游来游去,两次抓住水草河泥,误以为找到金印,在这里叶盛章的表演很有层次又极为细致。他先是惊喜,立即抖动全身表示浮出水面,随后用手擦擦脸上的水珠,揉揉眼睛仔细再看手里,当发现不是金印时,便扫兴地将手里的水草河泥扔掉。虽然这里表演只是一个简单的小细节,但也表明叶盛章时刻从人物和剧情出发。以至几十年后回忆起他演出的蒋平,仍是记忆犹新。
那时候我看叶盛章先生演出这出《铜网阵》,是以他扮演的武丑蒋平为主,著名武生黄元庆先生扮演白玉堂。由于剧本所限,白玉堂在前半出戏里只是个介绍情节式的人物,俗称为“挎刀武生”,全剧就突出后面的蒋平。后来,著名京剧武生表演艺术家李万春先生观看了叶盛章先生的演出,十分喜爱。于是他又根据《三侠五义》的故事,在叶先生演出本的基础上,再次加工修改,重点把剧本前半部分白玉堂的戏加码。白玉堂一出场就是驰赴襄阳,以精彩的武生趟马展示在观众面前。随后见沈仲元认友为敌一段精炼的念白,为后面的戏剧矛盾做了铺垫。当白玉堂听到百姓状告襄阳王霸占农田、残害百姓,义愤满腔,充分表现白玉堂爱憎分明的善良性格,展示出他除霸安良的高尚品德。李万春先生在描写白玉堂审问雷英和丢失金印后焦急内疚的复杂心情时,增加了大段唱词,既表现了自己文武兼备的艺术才华,又突出了人物内在情感,为白玉堂夜探冲霄楼增加思想依据。尤其是白玉堂听智化讲述冲霄楼内八方有门是八卦,五条甬路是五行,两座圆亭是两仪,七层台阶是七星,阵中上有铜网下是滚板,八方暗藏弩箭等险恶布防,均有意识地为白玉堂入阵探险竭力渲染。
特别是白玉堂夜入冲霄楼,王府兵丁三番围攻,白玉堂边唱边与敌人交锋,设计的开打新颖别致,更增加了演出效果。同时还编写了一场“托兆”——白玉堂鬼魂上台有一段唱。总之,李万春先生修改的《铜网阵》,在原本基础上,前半部从塑造白玉堂这个人物形象上看,确实更加丰满添色,并把原剧名改为《大破铜网阵》,形成了武丑和武生并重的一出大型武戏。后来又有武生名家张云溪和张世麟先生,对该剧中的白玉堂这个人物,从表演到入阵探险等情节和武打设计,又大胆做了新颖精彩的创造,使这出戏更受广大观众欢迎。
这次整理的剧本,是叶派武丑刘世亭(又名莜春来)先生根据叶盛章先生演出本口述记录而成。为了提供剧团演出,这次整理剧本的前半部分有关白玉堂的场次,是按李万春先生演出本写的。我在整理过程中承蒙名净钱鸣业先生给予热情支持,多方面提供资料,在此深表谢意。
PS:下载地址永久有效!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