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瓜园》这出武丑戏,事见小说《飞龙传》。故事取材于五代,时郑子明(恩)尚未发迹,卖油为生。一日天气炎热,口干舌燥,路过陶洪瓜园摘瓜解渴。被丫环看见,禀报小姐,陶女三春得知上前阻拦,与郑子明言语争辩,动起手来。三春不胜郑子明,便报知其父陶洪。陶洪赶至瓜园,郑子明见其年迈,又踮脚残疾,异常轻视,立即与之格斗,郑多次被陶洪打倒。陶洪见他性情豪爽直率,骁勇刚强,甚为喜爱,将其招赘为婿。
该剧故事情节较为简单,仅是四十多分钟的小戏。著名武丑表演艺术家叶盛章在剧中扮演陶洪,在戏曲舞台上成功塑造了一个瘸腿、蜷腕、弓腰、驼背、缩脖、端肩而又身怀绝技的残疾老人的艺术形象。在给娃子们表演那套拳式时,他既表现出陶洪瘸腿、弓腰、驼背的残疾人的特点,又出色地展示出陶洪出手不凡的功架;既渲染了他的武功基础,亦为后面在瓜园里能打败郑子明做了铺垫。
当年我看叶盛章饰陶洪与名武净高盛虹饰郑子明在瓜园对打时,那真是精彩出众。最让人们称赞的是叶盛章塑造的陶洪不仅是一位武艺高强的老英雄,而且他时刻不忘自己所扮演的陶洪是个残疾老人,在与郑子明对打时,抬腿动脚、拳打脚踢乃至一个手势,全显示出是位残疾武人,表演得十分细腻逼真,出神入化。不像我看有的演员在这出《打瓜园》里所饰陶洪,刚出场走路还像残疾老人,只要与郑子明一开打,总想显示自己的武功技巧,而把腰、腿、左碗全都伸直了,几与正常武夫毫无两样,这样的演员武打动作再灵活干净、敏捷精彩,却忘掉自己所扮演的人物身份和身体残疾,再好的武功也会失去艺术的感染力。
叶盛章先生演出的《打瓜园》,虽是武丑、武净、武旦三个人物的一出小戏,但彼时在北京、天津、上海、武汉以及东北各地只要举办义务戏或重要堂会,各界人士总是专点这出戏,就连上海杜月笙六十寿辰在上海中国大戏院演唱十天堂会,北京、上海梨园界所有名角应邀合作演出,第四天名家梅兰芳、马连良、李多奎、姜妙香合演《四郎探母》,也要特约叶盛章、高盛虹、阎世善三位合演《打瓜园》。当时各报刊盛赞《打瓜园》的精彩演出,评介这虽是一出小武戏,但充分显露出“武丑大王”叶盛章高超精湛的艺术特色,把《打瓜园》列为“叶派”武丑戏代表作之一。
以上我分别整理介绍了叶盛章先生生前享名剧坛的《酒丐》、《徐良出世》、《祥梅寺》、《巧连环》、《佛手橘》(又名《盗银壶》)和《打瓜园》等六出戏,这只是他生前演出的代表作的一部分。叶先生当年演出了不少大型文武丑戏,为戏曲宝库留下了不少宝贵艺术精华。在他的成名艺术道路上,我曾介绍了几位前辈名文武丑老艺术家,在此更应提到著名艺术家和教育家王连平先生,叶盛章演出众多的大型丑戏,都是由王连平先生帮助他编排而成的。王连平自1906年入叶春善先生主持的喜连成科班学戏,会戏颇多,文武昆乱剧目300余出都能教授。叶盛章的《时迁盗甲》、《黑狼山》等戏,开始都是王连平先生教的,后来他也协助叶先生编排了不少剧目,就是这出《打瓜园》,王先生也投入了不少心血。
PS:下载地址永久有效!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