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祥梅寺》取材于《残唐五代史演义》第四回。唐僖宗年间,祥梅寺住持和尚了空每日佛殿烧香,发现佛前灯油日日添得满满却被偷窃,于是藏在佛案之下,暗中观察,发现二鬼前来偷油。了空紧紧抓住二鬼询问情由。二鬼言道,黄巢起义,打算从祥梅寺起首,首斩寺中住持了空。了空大惊。等候黄巢前来寺院烧香之时,苦苦哀求。黄巢遂免去了空一死。不想黄巢兴兵至此,了空早已藏在寺前枯柳窟中。黄巢不见了空,误以为他远走逃生,便在众将面前持刀斩树开刀,以示军威。结果一刀将枯柳砍倒,误将藏在枯柳窟中的了空杀死,黄巢甚为惋惜。
这是一出以丑、净为主的戏。由于剧中吹腔、数板、表演动作、云帚、素珠、跑楼技巧等功夫繁多,也作为丑行开蒙的基础戏之一。不仅京剧有此戏,过去汉剧、湘剧也经常上演此剧。
别看《祥梅寺》是一出丑角启蒙开场戏,经前辈武丑名宿王长林先生多年的精心琢磨,大胆创造,成功塑造了剧中的了空,表演动作细致入微,再加上他那精彩出色的武功技巧,备受观众称赞。
我出生晚,没有赶上王长林先生演出,但十分幸运地观看过他的公子王福山先生和王福山先生的高徒、著名京剧武丑表演艺术家叶盛章先生的演出。这两位武丑名家演出的《祥梅寺》,可真是让人大饱眼福。使我这晚辈丑角演员受益匪浅。
著名戏剧评论家、剧作家翁偶虹先生在他撰写的《叶盛章和叶盛兰的艺术成就》一文中介绍,叶盛章自入王门,首先向师爷王长林学了三出文丑戏,当时叫“三过门”。一出《问樵》、一出《小放牛》,另一出就是王门代表作《祥梅寺》。据梨园界同业艺术家评介,叶盛章先生演出的《祥梅寺》,从唱、念、做、表演武功技巧等方面,既尊重继承王门丑角表演艺术风格特色,同时又根据剧中了空这个人物性格和剧情特殊要求,在原剧本表演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武功技巧有所突破和发挥,使这出仅演45分钟的开场戏,成为一出极为精彩出色的大轴丑角戏。
这出《祥梅寺》过去有南北两派演法。虽说戏路内容相同,由于扮演剧中了空的演员各异,表演技巧便有所差别。南派以名丑周五宝、刘斌昆二位艺术家为代表,他们演《祥梅寺》从了空的扮相、服装、表演动作俱有独特之处,他二位以耍素珠和给黄巢打茶显示了绝活。北派以王长林先生塑造的了空为典范,以念白、烧香添油、耍云帚、跑钟鼓楼表演动作取胜。而叶盛章既不失王门艺术风格,又博采众长兼容南北艺术之特色,巧妙地运用云帚、素珠和武功技巧,通过唱、念、做、舞和眼神,活灵活现地把一个矛盾复杂而又惊恐万状的了空,展现在观众面前。
起初,了空和尚刚刚当了祥梅寺住持,心中无限喜悦。当了空手舞云帚伴着[小锣抽头]喜悦上场,那段“我做和尚多快乐”的数板,叶盛章充分运用文丑风趣幽默的表演,再加上他那清脆响堂、吐字清晰、爽利流畅的念白,灵巧敏捷、干净利落的身段动作,立即博得满堂喝彩。随着戏剧情节的推进,当从偷油的二鬼言谈中得知,黄巢兴兵反唐,打算从祥梅寺起首,首斩住持和尚了空时,了空顿时惊慌失措,从喜悦欢快转入惊恐不安。了空为躲避黄巢兵马,焦急地跑上钟楼、鼓楼。过去一般丑角演法,只在舞台左右台口摆两把椅子,表示钟楼、鼓楼;想到黄巢人马直奔祥梅寺而来,简单地从椅子上翻个“高毛”或“小毛”筋斗,表示了空下楼的动作。叶盛章却与众不同,他紧扣戏剧情节,为充分展现了空此时此刻惊恐神情,他不仅设计了在左右两番跑楼的台步和舞蹈身段,而且还在舞台台口“大、小边”两侧各摞两张桌子,外加一把椅子,剧团俗称“两张半高”,分别表示钟、鼓楼。当了空得知黄巢人马快到寺中时,急忙爬上楼去躲藏,由于心神不定而跌落下来。他这里巧妙地运用翻跌技巧,从“两张半”高空先翻“折腰”筋斗,后翻“云里翻”,有时翻“台漫”筋斗下桌子,突出了人物此刻惊慌失措的心理状态。
叶盛章扮演的了空,不是演丑角行当,也不是单纯表演武功技巧,重要的是演人物。像后面的烧香叩头,给黄巢打茶,二人初次见面的退步圆场,走四步,耍素珠以及焦急跑上钟鼓楼等一系列表演,既细腻又传神,把观众带进古庙禅堂,替了空的命运担忧。
因《祥梅寺》这出戏早已绝迹舞台,这次整理叶盛章先生演出本较为困难。为慎重起见,我特地访问了几位当年曾观看过叶先生演出的老人,尤其是曾与叶盛章同台演出,十分熟悉叶派武丑艺术的名丑演员商四亮和名净钱鸣业。二位老艺术家虽已八旬高龄,但回忆起叶盛章先生演出的《祥梅寺》,却记忆犹新,对我整理此剧提供了好多资料,在此特致谢意。
PS:下载地址永久有效!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