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上坟》故事梗概如下:萧素贞新婚后,丈夫刘禄景即离家赴京赶考,一去数载杳无音信。其实,刘禄景得中后官授八府巡按,曾有书信并寄银三百两。娘舅李大公吞没了银两,销毁了书信,谎称刘禄景已死,挑唆公婆打骂萧素贞,逼其改嫁。萧素贞不从。后来,公婆相继亡故,刘禄景回家祭祖,正赶上萧素贞也来上坟,夫妻见面,已不相识。通过考问,刘禄景又拿出信物,萧素贞始信,夫妻重新团聚。
《小上坟》又名《丑荣归》,它是京剧中杂腔小调剧目中的一出,是〔柳枝腔〕的一出代表剧目。〔柳枝腔〕曲调轻盈明朗,跳跃活泼,贴近生活。它节奏紧凑欢快,旋律流畅动听,适合载歌载舞表演。唱词结构和皮黄一样,属于上下句的结构。唱词可长可短,可以有附加句,且具有口语化特征,通俗易懂。萧素贞一登场唱“萧素贞在房中坐,我就欠身起,回头带上两扇门,我今日不到那别处去,一心心要到我的刘家的新坟”,四句唱明确地告诉观众,她要出门上坟。这样一件简单的事,用歌舞表达出来却很细腻:带上祭品出门,锁门,行路,一下就把观众引入到实际生活中了,而这种生活化很美。行路本来是很枯燥的事,戏中却唱一段蔡伯喈的故事,巧妙地刻画出萧素贞的处境和此时此刻的心情。当与刘禄景见面后,用一波三折的手法,迟迟不使两人团聚。通过告状,刘禄景可以确认萧素贞是自己的妻子,但萧素贞与其分离多年,且误传丈夫已死,萧素贞把丈夫当成风流小人打了嘴巴。刘禄景拿出了信物,萧素贞又因相貌变化,不敢与他相认。后说清楚了家中的细节,两人才得团聚。这些波折都很合理,丰富了表演,又不令人厌烦。由于是花旦、小丑戏,时不时地可以游离出情节,插科打诨,使观赏者始终处于轻松的状态。
虽然〔柳枝腔〕主旋律只有一个,但在人物情绪激动时,往往翻高来唱,使人精神一振。像“哭声儿夫刘禄景”,“原来是同床共枕人”都是这样处理。为了使唱段落错有致,在两人对唱“宝贝宝贝真宝贝”一段将旋律约减,听后有一种清新的感觉。在适当的地方还使用了附加句的手法。像“你若对不上我三宗宝,好做怪!”用得就非常成功,非常贴近生活。
没有这个附加句,也能通顺地接下去,但比较平淡。有了这句,情绪就大大地不一样了:“你对不上,哼,等着瞧吧,有你好看的!”因此,这种杂腔小调戏旋律虽然简,但由于运用了各种处理手法,使它变得绚丽多彩。
本戏舞台上全是空场(也有的在后场放一张桌子,上有祭品盘),人物的扮相很有特点:刘禄景穿红官衣,来衬托一身白的萧素贞。常言道:“男要俏,一身皂;女要俏,一身孝。”这种搭配色彩分明,给人一种视觉享受。
《小上坟》起源很早,《春台班戏目》有《上坟》剧目;《燕兰小谱》卷二称高明官演《小寡妇上坟》“甚是娇媚”。近代唱得最好的是筱翠花于连泉先生。他从路三宝学此戏。继承于连泉的有毛世来、陈永玲等人。由于此戏歌舞兼重,通俗易懂,节奏明快,现代舞台上常见演出。
《小上坟》结尾,按于连泉的演法,是两人共同走回家去。现在很多人演,都用骑驴回家,陈永玲就是这种戏路。整理者认为,骑驴回家的戏路,虽增加了表演内容,但未免有狗尾续貂之嫌——刘禄景乘小轿而来,在旷野荒郊,就近无处寻驴。故骑驴不合情理,还是走回去好。
PS:下载地址永久有效!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