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华容道》剧情介绍赏析

京剧的红生戏(即指《三国演义》中关羽的戏)是一个很特殊、也很突出的门类。它有一套特殊的表演方法,形成了独特的舞台风格。通过演员别具一格的唱、念、做、打,加上锣鼓的烘托,马童翻腾的造势,乃至关平、周仓的帮衬,把关羽这个人物神化了。过去的舞台条件那样简陋,能够达到那样强烈的舞台效果,真是了不起!

周信芳的红生戏,取法自王鸿寿,也吸取了夏月润的长处。他的嗓子条件不足,但着重在风范、气势、力度上下功夫,形成了麒派红生戏。他的红生戏着重突出一个“威”字,由此形成独特的表演方法。他的红生戏,更加浓郁,更加强烈。

周信芳常说,有些人往往不重视过场戏,认为不值得为之花费精力,要到了重头戏,才全神贯注。他认为过场戏其实很重要。过场戏演不好,等于铺垫得不好,重头戏也要打折扣。

周信芳在《华容道》里有一个过场戏,正好印证了他这番话。

这个过场没有什么戏剧冲突,只是关羽领命到华容道去设下埋伏,准备生擒曹操。那时正是赤壁之战的末尾,曹操被烧得一败涂地,八十三万人马只剩下一十八骑残兵败将。周信芳扮演的关羽,在军校、关平、周仓、纛旗手的簇拥下,提着青龙偃月刀上场。场面上早已先声夺人地敲起了狂风骤雨般的【急急风】,高音锣,再加上震人心魄的堂鼓,就在这激烈的气氛中,周信芳的关羽出场了。一出场,台下就响起热烈的掌声。紧接着他快步走到台中,有力地、见棱见角地立刀、背刀,向右斜蹲裆,左手向右推髯口,切着【四击头】的末尾一锣亮相。前面上场时的掌声未断,这时掌声更猛。接下来关羽发布命令,他说一句,关平、周仓应一声,场面上加一记【冷锤】,节奏又快,又急,又强烈,令台下看的人似乎喘不过气来,精神更加振奋,掌声更如雷鸣一般,再加上一些喝彩声,根本无法听清周信芳念的是什么词。然后又是【急急风】、【四击头】亮相下场。观众的掌声始终没有停歇过,一直到周信芳扮演的关羽下场。这样热烈的情景,实在少见。周信芳演这戏我看过多次,始终听不出周信芳那几句词念的是什么。后来向多年给周信芳司鼓的张鑫海请教,才知道他念的是:“关平周将,大路之上,人马肃静;小路之上,灯亮点起。曹操到此,速报我知!”这一场戏很平凡,场子平凡,词也平凡,可是周信芳演来,却绝不平凡,观众简直沸腾了。也就是过去戏班的术语所描述的“炸了窝”,而且掌声从上场一直响到下场。

这才是于平凡中见神奇。

《华容道》这出戏,一般是从曹操唱〔导板〕、〔原板〕,关羽在下场门台里唱〔倒板〕开始。周信芳演时是从前面的“讨令”开始,还有接下来掌声不断的过场,都是麒派的特色。

这戏的重头,当然是关羽在高台上,曹操在马上,两人的对唱。曹操是满脸赔笑,低声下气,甚至苦苦哀求,关羽则是气势磅礴,大义凛然,使人既敬之,又畏之。在“仔细观瞧”那个〔回龙〕腔里,还可以听到老徽调的余韵。

这戏周信芳一般很少单独演出,往往是与《群英会》、《借东风》一起连演。周信芳先在《群英会》里扮演鲁肃,然后在《华容道》里扮演关羽。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而又都属于麒派的体系。本来最后还有一场“交令”,由于三出戏演下来,时间已经很长,而戏的高潮已过,有时就不演了。这一回也没有整理进去。

这一次记录、整理主要是根据多次观摩的综合所得和周信芳在上世纪60年代的演出录音,以及1935年周信芳、金少山录制的一张粗纹唱片,还有1954年周少麟演出的录像。他得到过周信芳的亲传,这一次出了不少力,在此着重致谢。多次向张鑫海请教,也诚挚致谢。

说明一下:孔明还有一种演出,是唱上唱下。另外,这次对个别配角的个别词句做了修改。

卫明

PS:下载地址永久有效!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评论区留言✍

戏曲知识

京剧《拾玉镯》剧情介绍赏析

2021-6-29 20:37:24

戏曲知识

京剧《群英会·借东风》剧情介绍赏析

2021-6-29 20:39:09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