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姬归汉》剧情介绍赏析

《文姬归汉》演的是蔡文姬的故事,由金仲荪编剧。剧情梗概如下:东汉末年,中原战乱,南匈奴单于呼厨泉令左贤王乘机侵汉。蔡邕之女蔡琰(字文姬)精通文史,熟知音律,在逃难中被左贤王掳入匈奴,纳为王妃,生有二子。汉丞相曹操与蔡邕乃挚友,得知文姬被掳,便遣特使周近持重金赴匈奴,赎其回国。蔡文姬托付侍琴留下照顾二子,只身离开胡地,途中哭拜昭君墓,后随周近归汉。

《文姬归汉》与《梅妃》、《红拂传》并称为程砚秋早期的三大名剧。《文姬归汉》自首演至今已80多年了,之所以久唱不衰,是因为这出戏有着独特、鲜明的程派艺术特色。程砚秋那宽厚圆润、深沉含蓄的声腔,刚柔相济、绵里藏针的演唱艺术,唱出了蔡文姬的气度、心声,唱出了她的爱国情怀,而这些唱又是紧紧围绕一个“情”字展开的。比如,唱到“日日思归归又怨”的去留两难之情,“宁弃胡儿归故园”的骨肉分别之情,“可怜你留青冢独向黄昏”拜昭君墓时感叹各自命运遭遇的同命相怜之情等,感人肺腑。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程砚秋为了塑造好这个人物,果断大胆地将蔡文姬原著《胡笳十八拍》中第十四拍的十句原词一字不改地谱成〔二黄慢板〕,使之成为该剧的一大亮点。众所周知,京剧唱词一般为二二三或三三四的句式,而原词是长短句式,尤其是每一句词中都有一个“兮”字,这就为唱腔的设计加大了难度。“兮”乃入声字,程砚秋根据吴韵入声字的吐字方法,采取了先吐字后行腔或出口即逝的不同设计,巧妙地避免了文中十个“兮”字唱法的雷同。这一独具匠心的创作,使这段唱腔既新颖动听,把蔡文姬弃子归汉去留两难的矛盾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剧中的〔西皮慢板〕“整归鞭”,〔二黄慢板〕“身归国兮”,〔反二黄慢板〕“见坟台”,是深受观众喜爱的三大经典唱段。有国际友人和专家称赞它可与西洋歌剧中的咏叹调媲美。

此剧历代程派传人争相演出,票界的“程迷”也传唱不衰。张火丁曾依据程先生1953年在上海演出的实况录音配像。

由于多数演员都是从第九场蔡文姬被掳匈奴后演起的,为使朋友们对该剧全貌和演变过程有所了解,现把王吟秋、郑大同二位老师1963年在上海共同传授给我的、程先生在1925年12月首演本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

钟荣

PS:下载地址永久有效!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评论区留言✍

戏曲知识

京剧《亡蜀鉴》剧情介绍赏析

2021-7-3 21:00:52

戏曲知识

京剧《春闺梦》剧情介绍赏析

2021-7-3 21:02:3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