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朱砂痣》剧情介绍赏析

《朱砂痣》又名《天降麒麟》、《行善得子》。晚清余治编剧,收于《庶几堂今乐》。余治所编之剧说教意味过浓,戏剧性不强,大多数未演于舞台,只《朱砂痣》一剧因故事曲折而广为流传。

《朱砂痣》原剧也是前有离乱,后有团圆的格局,而在舞台上则只演中间一段。该剧故事梗概如下:宋朝时双州太守韩廷凤调任东平刺史,途中遇金兵,与妻郑氏、子玉印失散。告归林下后,为子嗣续娶江氏女。成婚之夜,韩见江氏痛哭不已,问后得知江氏实为救治夫吴惠泉而卖身。韩廷凤认为断不可做此有悖人伦之事,不但不要身价,反赠银两,命连夜送江氏返家。吴惠泉病愈后,去四川讨账,买得一男童赠予韩廷凤以续香火。韩廷凤问及男童身世,觉得与自己丢失的儿子玉印极为相似。最后通过男童左足一片朱砂红痣得以认定,此子即丢失的儿子玉印,父子团圆。

四喜班在京剧发展史上的贡献之一是编演了大量的新剧目,《朱砂痣》是其中之一。此剧孙菊仙经常演出,谭鑫培、汪桂芬也演过。孙菊仙、时慧宝、邓远芳、王凤卿都留有此剧的唱片。(孙菊仙唱片的真伪争议很大,但公认大部分都酷似孙本人的风格。)随着汪、孙两派艺术的淡出,这出戏也渐渐在京剧舞台上消失了。谭鑫培及其传人没有留下该剧的唱片。幸而谭富英在新中国成立后继承其祖父的表演艺术,演出《朱砂痣》并留下了全剧的录音,使该剧不致湮没。1999年“音配像工程”又为该剧配了像。

《朱砂痣》是“后三鼎甲”时期的新编剧,不算骨子老戏。汪、孙两家唱腔更接近京剧形成初期的传统,直腔直调,实大声洪,神完气足。谭鑫培所创之腔曲折委婉、清新圆润,有其独到之处。“娶亲”一场,“借灯光”〔二黄慢板〕第二句“细看她与前妻一样的风光”的拖腔,不落窠臼。他把暂转调的部分由两板紧缩为一板,顿觉新颖。最后一句,“问娘行因何故两泪汪汪,为的是哪桩?你何妨细说端详!”腔没有大的变化,却别致动听,使人耳目一新。

谭富英扮演的韩廷凤非常传神,这大概与他的敦厚宽和、有长者风范的个性不无关系。韩廷凤在剧中的对白比较简短,却很动人。这些对白非常口语化,功力就在于人情冷暖的艺术化处理。全剧没有特别高亢的唱腔,每段唱都像是在娓娓诉说,非常动听。“我来救你的急”这段〔二黄顶板〕别致、紧凑。在京派京剧中很少见这种板式,腔不花,节奏快,有如黄河之水天上来,一泻而至。“认子”时唱的大段〔二黄原板〕,说唱之间没有明显界限,说与唱的情感完全融合起来,浑然一体,真实自然,毫无斧凿之痕。

《朱砂痣》中每个配角都有其表演的空间。贾洪林扮演的吴惠泉,表演精彩,为人传颂,《中国京剧史》里有这样的记述:“当江氏回家叫门时,贾洪林饰病夫吴惠泉,形容枯槁,台步蹒跚,动作有气无力,一听说叫门的是江氏,那种悚然惊怕的神情,跃然而生。唱‘你是人?你是鬼?快说分明!’全用立音,并有炸音、颤音,配以手中摇摇欲坠的烛光,声容并茂,浑身是戏,连谭鑫培也赞叹不已。”金氏、韩玉印的表演也相当出色。金氏用那种唠叨琐碎的言语和神态,非常逼真地刻画出贫苦老妪对生活的忧虑。当韩玉印被吴惠泉领走之后,金氏步履蹒跚地追赶不上,后悔莫及,伤感万分。表演深刻而真实,剖析了金氏的心理,丝丝入扣,生动感人。韩玉印由娃娃生扮演,表演既要表现出少年老成,又要表现出纯真质朴。金氏道出身世的那一哭,要哭出小孩失怙的那种凄苦;道破金氏要卖他的那一刻,要表现出小孩的聪明机灵。与韩廷凤交流,回答提问时要有正襟端坐、一丝不苟的神态;父子照镜时又要表现出那种难解成人心理的童心。这种繁难的表演由一个10岁左右的小演员完成,是非常不易的。

PS:下载地址永久有效!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评论区留言✍

戏曲知识

京剧《战太平》剧情介绍赏析

2021-7-5 20:31:35

戏曲知识

京剧《琼林宴》剧情介绍赏析

2021-7-5 20:35:43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