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琼林宴》剧情介绍赏析

京剧形成时期,在昆曲的基础上形成了《琼林宴》一剧。故事出自《三侠五义》第二十二至二十四回及明《琼林宴》传奇,又名《问樵闹府·打棍出箱》。它是一出唱、念、做都很吃重的谭派老生名剧。

宋朝时,湖广书生范仲禹进京应试。考试完毕,携妻陆氏及子范金哥去探望岳父,途中遇虎与妻儿失散。寻找半月未见踪迹,过度的焦虑,致使他精神恍惚。偶遇山中樵夫,得知其子被打虎壮士救出,其妻被告老还乡的太师葛登云抢去。范仲禹奔至葛府寻妻,葛登云却矢口否认,又假意款待,用酒将其灌醉,留宿葛府书房。葛登云密派家奴葛虎深夜去杀害范仲禹,葛虎为煞神所杀。葛登云反诬范仲禹杀人,命家丁用乱棍将其打死,装入箱中,抛至荒郊。此时,范仲禹已中状元,衙役奉命四处寻找,盘费用尽,仍不见其下落。二人乃拦路抢劫,劫得葛府所抬之箱。范仲禹虽死而复活,但人已疯,戏谑衙役而去。

《琼林宴》是一出整体性非常强的剧目,需要主角、配角配合默契,缺一不可。当年给谭鑫培配演樵夫和衙役的王长林及配演煞神的钱金福都有精彩的表演,红花绿叶,相得益彰。

《琼林宴》中的唱腔和音乐处理也特殊别致,既表达了剧情词意,烘托了意境,贴切地体现出人物的感情,又给人以新鲜动听、身临其境的感觉,不落俗套。“我本是一穷儒”一段〔二黄原板〕,起伏婉转,千折百回,凄凉悲切,其中的两句腔唱出了一对交颈而游的鸳鸯被巨浪冲散的意境。至今,〔二黄原板〕唱腔还没有与它雷同的唱段。这出戏中的“书房”、“出箱”两折,唱腔主要板式〔四平调〕更具特色,其一,在〔四平调〕中加有“哭头”的附加句,极好地表达了人物情绪的发展;其二,在“出箱”一场中,每个段落都用曲牌〈八岔〉作为背景音乐,结合二衙役的调侃和范仲禹的疯癫身段,貌似欢快,其实更深刻地反衬出主人公的凄惨和酸楚;其三,唱腔节奏中的切分手法,有助于体现人物神情不定的恍惚状态。

这出戏繁难的身段很多,如“闹府”前赶路时的踢鞋落在头上的身段,“书房”中被打昏后的“摔僵尸”和把甩发从身后甩至脸前并不散乱的身段,“出箱”时的挺“铁板桥”的表演等。这些绝不是卖弄技巧,而是与剧情发展和人物情绪紧紧相扣,或生动地表现范神志不清、精神恍惚的疯癫神态,或真实地体现出范仲禹万分惊恐的状态,或烘托其遭际的阴森氛围。

《琼林宴》采用了各种艺术手法来刻画人物、渲染气氛,综合了多种艺术手段,典型地展现出京剧的综合性艺术的特点。

这出谭派名剧流传至今已近百年,继谭鑫培之后,余叔岩演此剧最享盛名,言菊朋、贯大元也常演出。马连良在20世纪20年代末曾增益首尾,总名《范仲禹》或《黑驴告状》。其后,谭富英、王少楼、杨宝森、奚啸伯乃至谭元寿等老生名家均擅演。各家虽细节上有所改动,但总体上说,均未摆脱老谭之窠臼。

PS:下载地址永久有效!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评论区留言✍

戏曲知识

京剧《朱砂痣》剧情介绍赏析

2021-7-5 20:34:48

戏曲知识

京剧《南阳关》剧情介绍赏析

2021-7-5 20:36:25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