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南阳关》剧情介绍赏析

《南阳关》是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余三胜进京搭春台班演出带来的剧目,是徽汉合流形成京剧时期的产物。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南阳关》、《太平桥》、《汜水关》、《凤鸣关》、《武昭关》这五出扎白靠的武老生剧目是锻炼青年演员的开锣戏,俗称“五块白”。谭鑫培的同庆班某年冬日在中和戏园演出,待谭鑫培登场时,天色很晚了,王瑶卿、金秀山等主要演员已离开戏园,谭与管事的商量,临时贴演《南阳关》,汪金林的韩擒虎,李寿山的宇文成都,李大黑的伍保,演出轰动,不久又在文明园演了一场。此后,谭派老生纷纷效法,《南阳关》也就成了靠把老生的一出名剧。

《南阳关》故事源于《说唐》第十五回至二十回。杨广子淫父妃,杀兄弑父,篡得皇位,史称隋炀帝。他命文帝老臣伍建章写诏告知天下,伍建章金殿大骂杨广,被敲牙割舌而亡,并被抄斩全家。家将伍保逃出,报告给镇守南阳的建章之子伍云召。炀帝怕伍云召反叛,派大将韩擒虎率兵将捉拿伍云召。韩擒虎围攻南阳,却不敌伍云召,高悬免战牌。宇文成都押粮随后到来,伍云召自知武艺不敌宇文成都,准备别妻突围。伍妻自尽而亡。突围中伍保战死,伍云召怀抱幼子路遇好友朱灿。朱灿假扮庙中神像周仓吓退宇文成都。伍云召将幼子托付朱灿代为抚养,自己投奔雄阔海。

与《战太平》、《定军山》、《阳平关》、《伐东吴》、《武昭关》等谭派靠把老生戏相比,《南阳关》唱念做打都有突出的亮点。这是全面显现演员功力的一出戏。

《南阳关》唱段繁多,〔西皮〕到底,是典型汉调的延续。唱腔囊括了〔西皮〕腔的所有板式,〔散板〕多,吃功力。它虽然是一出武戏、老戏,可一些唱腔时至今日仍令人感到非常新颖,与众不同。“城楼”一段是全剧的核心唱段,它是由〔导板〕、〔回龙〕、〔三眼〕、〔原板〕、〔二六〕、〔快板〕、〔散板〕组成。〔西皮〕成套唱腔中带〔回龙〕的唱段非常罕见。此剧中〔导板〕、〔回龙〕二句唱是刻画伍云召内心悲愤情感的一个总括。“谗臣当道”用高亢的“二起楼”唱腔突出伍云召之“愤”,〔回龙〕腔则渲染了伍云召内心之“悲”。“手扶着垛口往下瞧”是〔西皮三眼〕中第三句或第五句程式化的唱腔,表现伍云召此时此刻悲怆的内心状态非常贴切。描述完敌军阵势之后开始与韩擒虎对话,控诉炀帝的暴行,唱腔转成口语化较强的〔二六板〕和〔快板〕。〔二六板〕“也受那一刀”与〔快板〕“到如今就该气消了”的唱腔衔接非常紧促,表现其情绪激动达到最强烈的状态,表达出全家人被暴君杀害的痛苦心情。

伍云召在第一次出场时穿白蟒,戴纱帽,虽然是文职的扮相,而一举一动都显露出武将的身份。升帐时提袍端带,大步快速登场亮相,整冠抖袖幅度较大。当伍云召报仇反隋得到将士们的响应时,他做了一系列身段,包括耍令旗和涮袍等,边式漂亮。

与韩擒虎和宇文成都的几次开打,突出了谭富英的武功优势。不论是与韩擒虎的枪对枪,还是与宇文成都的枪对,打得都非常急速,火爆,出手很快,打得很稳。韩擒虎败下耍大枪花浑圆稳健。所有的开打时间都不算长,但足以使人眼花缭乱,非常过瘾。

念的方面,相对于唱做打比重小一些,但有相当难度。南阳关升帐,伍云召的引子、定场诗、自报家门都有与众不同的特点。伍云召念的是虎头引子,是大引子的一种,突出的是“勇”冠三军,同时还带有得子显现出来的喜悦。定场诗虽然也是七字句,但是三四字的句读,念出韵味比四三字句读的难度要大。

既然《南阳关》这么出色,为什么时至今日成了一出冷戏了呢?根本在于缺乏领军人物的提倡。以四大须生为例,马、奚二家形成自己的流派后,武老生戏很少演出了。杨宝森早年常演,但晚年身体状况限制了他。虽然他最后还演《珠帘寨》这样工架吃重的戏,但《南阳关》对他来说,实属力不从心了。谭富英晚年偶尔上演该剧,但他有《定军山》、《战太平》等众多的拿手戏,再加上演新戏,《南阳关》明显受到了冷落。当今老生演员大多都有好的武功底子,又兼备一条好嗓子,多向文武兼备方向发展。希望领军的演员能排演这出戏,使它重新活跃在京剧舞台上。

PS:下载地址永久有效!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评论区留言✍

戏曲知识

京剧《琼林宴》剧情介绍赏析

2021-7-5 20:35:43

戏曲知识

京剧《卖马》剧情介绍赏析

2021-7-5 20:37:0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