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曹府》又名《割瘤讨封》。该剧源于清嘉庆年间宫廷大戏《盛世鸿图》(共96折,演绎曹彬下江南征战的故事,作者佚名)。《困曹府》是一出濒临失传而又非常冷僻的戏。原因是该剧虽演的是赵匡胤起兵事,情节却不见众所熟知的小说《飞龙传》,故事的来龙去脉不甚清晰,一般观众难以理解;再者该剧属于红生戏,唱腔高亢,常作为开蒙戏,一般老生名家鲜动此剧。近六十年以来该剧已绝迹舞台,能传承此剧的演员实属凤毛麟角。贯大元则是使该剧得以流传的关键人物。
《困曹府》剧情发展是按传统的度过黑夜五更来处理的。一共两大段唱,共五十多句。初更一段主要是抒情,赵匡胤感叹受困于曹府中无奈的心情。“汉刘秀坐江山二十八将”一句,听起来有似曾相识之感,原来是把《碰碑》中〔反二黄原板〕“把四子丧了”的腔不露痕迹地运用到〔二黄原板〕的唱腔之中。这时受困的赵匡胤对九五之尊的渴望如同海市蜃楼,与杨令公战败失去四子的失落情绪确有相通之处。这一段结尾“恨不得使长枪刺落了天边月亮,用金钩钩出了红日轮光”,唱腔新颖,又非常动听。上句先低后高。下句突破常规,在眼上开唱,先高后低。以这种高低起伏的处理方法准确地表达出赵匡胤急于摆脱困境的心情。
另一段是五更天赵匡胤向曹彬表述经历和夜梦的唱段。唱腔巧妙地将古朴的“十三一”唱腔融入其中。“十三一”是《文昭关》“一轮明月”中“一”字的古老唱法,因其共有十三个转折,故称“十三一”。《困曹府》的处理方法是将“休道我光棍家根本无有”后面的三拍小过门去掉,在头眼开唱“请台座”,这就使“听玄郎细说从头”在板上开始行腔,很自然地将“十三一”的腔嵌在“听”字上。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贯大元所灌的《困曹府》唱片是第一段,因此把“十三一”这个腔用到“此乃是中秋月分外明光”的“中”字上,与余叔岩《上天台》唱片中“叫寡人怎舍得开国元勋”的“怎”字行腔如出一辙。但是,在舞台上不这样唱,应该按该整理本的路子处理。
现在能看到的对《困曹府》情节的介绍,都过于简单,对赵匡胤为什么困在曹府说得都很含糊。为使观众明白故事的脉络,同时也让表演者准确掌握住赵匡胤的情绪,笔者尝试根据《洒金桥》、《董家岭》、《花亭射妖》等剧目将《困曹府》的情节背景勾勒出一个轮廓。
赵匡胤大闹御勾栏杀死御乐十七人,闯下大祸,流落江湖。在洒金桥遇苗顺卜卦,苗顺称其有帝王之相。后又与柴荣和郑子明相遇,三人在秦王庙义结金兰。弟兄三人在董家桥除掉人称董氏五虎的恶霸五兄弟,之后分手各奔前程。柴荣到怀庆投奔其舅父郭威,得到重用,受爵封王。他邀赵匡胤、郑子明携家眷投靠郭威。赵匡胤先到怀庆,弟兄二人相见,在花亭摆筵,共叙衷肠。饮酒间鱼妖在鱼池兴风作浪,赵匡胤挽弓搭箭,一箭射出,鱼妖带箭而逃。翌日,柴荣引赵匡胤见郭威。原来鱼妖是郭威命星,故郭威一见赵匡胤即将其上绑问斩。柴荣讲情赦回赵匡胤。郭威以赵匡胤父母家眷为人质,命其到燕州刺杀后汉刘化王,立功赎罪。赵匡胤夸下海口不要一兵一卒,只身前往燕州。因其自幼肩上长有肉瘤易被辨认,故至燕州匿居曹彬家。赵偶闲步关前,为守关人崔龙认出,幸遇曹彬之嫂张氏。张氏利用赵与其夫曹仁相貌相像,叫声丈夫使赵匡胤暂时脱险。赵匡胤夜间与曹彬私语,讥张氏,张在窗外听到,羞愧自缢。是夜,赵匡胤梦中见华佗前来为其割瘤,术后讨封,赵匡胤封其为神;张氏鬼魂也来讨封,赵匡胤封之为华山插花圣母。醒来见曹彬因嫂亡大哭,乃告以梦中之事,并让曹彬给他戴上手杻,以曹仁身份去见崔龙,得以上金殿成功行刺。
《困曹府》以唱功见长,系二黄调式,唱腔高亢繁复,两个大唱段计五十多句,故没有好嗓子绝对唱不下来,这也是将其定为开蒙戏的原因之一。贯大元5岁登台,因嗓音响亮、扮相台风俱佳而大受观众喜爱,7岁便以唱戏养家。变声后他仍有一条好嗓子,这出《困曹府》从儿时一直唱到成名。
贯大元该戏受教于贾丽川,在多年的舞台实践中又吸收了王九龄的唱法,该剧逐渐成为他的代表作之一,在20世纪20年代曾灌有唱片流传于世。20世纪初,有位曾寿臣王爷最喜听贯大元的这出《困曹府》,一次堂会,头出是雪艳琴的《贵妃醉酒》,二出就是贯大元的这出《困曹府》,末出是贯、雪共唱《坐宫》,嘉宾大呼过瘾。
前辈名伶李顺亭、时慧宝、张如庭、杨菊芬均擅演该剧。贯大元曾将此剧传授给吴小如、梅葆、孙岳、续正泰及外孙尹培玺等。此戏即由尹培玺整理。
PS:下载地址永久有效!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