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诗文会》由沈凤熙、李岳南根据明人吴炳所撰传奇《绿牡丹》改编。
《诗文会》沿袭了《绿牡丹》的基本构架,将乡试改为京试,将其中人物顾粲改为顾子玉,柳希潜改为牛斯文,车本高改为车步青。剧情为:老学士沈重之女婉娥才貌双全,为选配佳婿,沈府举行文会,邀世家子弟顾子玉、牛斯文、车步青三人以绿牡丹为题作诗,以便甄选。车、牛二人系纨绔子弟,胸无点墨,牛请馆师谢英、车请胞妹静芳代笔。评阅结果,牛为卷首,车次之,真才子顾子玉反屈居末名。沈重见牛斯文相貌猥琐,以三卷难分高下为辞,约定本年金榜高中后,再议婚。牛、车自知难以登第,二人商议,以车妹许配牛斯文。车用谢英为牛代笔之诗给妹静芳提婚。静芳才智过人,观诗甚喜,但恐其人与兄同流,提出面试之后方肯允婚。牛、车二人无奈,强迫谢英代牛应试。谢英与静芳见面后,因不忍殃及无辜,故题歪诗,破坏婚事。谢英因此为牛所逐,后得同学顾子玉资助,一同赴考。牛、车二人闻科考已毕,各自假扮状元到沈府骗婚。适顾子玉得中榜眼,亦到沈府拜谒。为辨真假,沈重拟当场复试,牛、车二人只好钻狗洞逃出。时谢英得中状元,也来沈府拜见。沈重为践前言,决定招顾子玉为婿。沈重怜静芳孤零,又从中作伐,将她许配谢英。静芳见到谢英后,以为他是上次题歪诗骗婚的牛斯文,于是严加斥责,不允婚事。经谢再三解释,并当面试诗,才消除误会。两对佳偶,终成眷属。
《诗文会》是张君秋先生连续创编张派名剧《望江亭》、《秦香莲》、《西厢记》、《状元媒》之后,艺术造诣达到巅峰时期的再创精品。此戏唱腔技能高超,腔体变幻莫测,其中的〔南梆子〕、〔四平调〕、成套式〔快板〕、〔滚板式导板〕及〔快二六〕等,在自然酣畅中险峭而摇曳生姿,再现了集抒情性唱腔的华丽清新、尽情奔放于一体的风格。张先生十分喜爱〔四平调〕这个板式。〔四平调〕来源于安徽“徽调”,唱腔风格与二黄近似,在长期互相影响渗透中,吸收了许多二黄声腔,使〔四平调〕板式更加充实丰富,成为京剧声腔的主要板式之一。张先生认为〔四平调〕创作空间很大,大胆改革创新,他突破了上下句的主体旋律又不拘于一格。一般〔四平调〕都是中音起唱,但《诗文会》中前三字“喜盈盈”上来就是高唱,达到了高音“5”落到高音“3”上,上下句的唱腔旋律有了大胆的变革,紧接着“欲前”又是一个高“4”音,几次高腔的峭拔形成一定的难度,要求演员嗓音的高音音域必须通畅。此段特点:唱词12句,演唱时间只有3分40秒,结构严谨,曲调酣畅、完整且十分精湛,全段为连句形式结构,中间过门极少,只有一两处用短小过门连接,其余演唱台词与唱腔的衔接只有短暂的半拍,这和一般舒缓、从容的〔四平调〕确有不同之处。张先生的演唱看不出呼吸,张嘴就唱,这对任何一个唱功演员来讲都是个严峻的考验。
《诗文会》中有成套式的〔西皮快板〕,从“可笑他……”、“那诗篇……”、“纵然他是……”、“绣花枕头……”到“说什么……”,五段贯穿在一起,这又是此剧唱腔的又一难点。张先生〔快板〕吐字清晰,音韵美、有气势,唱腔情绪是在气愤之中演唱(车静芳当面监考选才郎,未想到一表人才的谢英写的却是一首歪诗),所以,节奏一段比一段加快,腔体一段比一段难唱,其中运用了闪板、掭板,一会儿扬放,一会儿紧缩,一会儿高腔盘旋而上,一会儿低腔迂回落地,还有快中加花腔,快中出擞的绝技。其中五段开唱,有的引用过门前奏,有的用锣鼓开唱,风格十分独到,格外醒脾俏丽。第三场〔顶板二六〕“写下了歪诗辱圣贤”一段,借鉴了老生《文昭关》的〔快二六〕唱法,表现更细腻、更俏美、更豪放、更悠扬。
1961年演《诗文会》之际,作曲名家徐兰沅先生说:“君秋啊,你设计的唱腔这么难,看你老了怎么唱!”张先生一笑没说什么。1984年张先生64岁高龄录制电视片《诗文会》全剧,在中央台棚里先期录制时,我守候在旁,他老人家嗓音虽不如年轻时甜亮,但宽中有弹性、有力度,声位高、气息足,劲头技法更胜当年。录音小歇时,张先生对我讲:“当初徐老说我‘看你老了怎么唱’,今天你看咱64岁了,唱的比年轻时怎么样?”我心中只有敬佩。
《诗文会》由张先生与刘雪涛、陈少霖、李四广等名家集体编创排演。此戏是才子佳人的大文戏,以青衣为主,小生二人,小花脸二人,还有老生,既有“三小戏”的观赏性,又美妙的声腔,且剧情风趣轻松,为喜剧风格。张先生是很喜欢此戏的。此戏充分表现了车静芳的聪明伶俐、主见分明。她对自己的婚姻大事敢于亲自面试,体现了争取独立自由的人物个性。
总之,用前辈的话说“好演员都会用心唱歌”。张先生恰恰是用全身心投入每一个戏,深入感悟每个人物的个性后,而设计出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声像与形象的,不能不令人钦佩。
此剧本根据1984年张君秋在中央电视台录制的电视片及1986年天津庆祝张君秋先生舞台生活五十周年演出版整理。
蔡英莲
PS:下载地址永久有效!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