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望江亭》剧情介绍赏析

京剧《望江亭》故事情节如下:北宋年间,谭记儿因夫学士李希颜亡故,为免受太尉杨戬之子杨衙内的无理纠缠,避居清安观,为观主白道姑抄写经卷。白道姑之侄白士中得中进士,官授潭州太守,赴任途中,路经清安观探望姑母。经白道姑撮合,白士中与谭记儿一见倾心,结成良缘,一同登程。杨衙内得知,怀恨在心,串通其父,假造圣旨,私带尚方宝剑,至潭州缉拿白士中。白士中闻知,焦虑无措。谭记儿乃扮成渔妇,在望江亭内将杨衙内灌醉,盗去假圣旨及尚方宝剑。次日,杨衙内至潭州府衙,方知阴谋败露。白士中以假冒钦差罪名,将杨衙内捕拿。

京剧《望江亭》是张君秋1955年在北京京剧院三团工作时首创的流派精品代表作。该剧移植自川剧《谭记儿》,并参考了元代戏剧家关汉卿的原著《望江亭中秋切鲙旦》杂剧,由王雁改编,张君秋、刘雪涛、李四广、耿世华共同参与创作,何顺信音乐设计。全剧四场戏,第一场“庙遇”,第二场“释疑(猜书)”,第三场“盗旨”,第四场“斥贼”。谭记儿是古代具有反抗和斗争意识的女性。第一场谭记儿为青衣行当,举止端庄、沉稳大方,对自己境遇自忧自怜。第二场谭记儿为花衫行当,温柔聪慧,有智有谋,对杨衙内的阴谋无所畏惧。第三场谭记儿为花旦行当,深入虎穴、迷惑敌人、大胆沉着、机警善变。该戏体现了张派青衣唱、念、做、表的综合性,不但唱腔难度极大,表演上亦要求表演者对角色进行多层次的处理。第一场〔二黄慢板〕转〔原板〕“蒙师父发恻隐把我怜念”是全剧的重点唱段,起头是〔二黄摇板〕,突出生活化、自由化、口语化,节奏明快,像是亲切的说唱式,要能做到摇而不散,摇中有板,摇中见圆。垛唱中“排解忧烦”四字的行腔是这段声腔的难点,垛句快起渐慢,顿挫鲜明,“忧烦”二字高腔险峭、跌宕,后面以扩展式的长腔曲折委婉下降到低音区,始终在中八度与高八度之间上下盘旋,从音域来讲,这个腔也是对演员极大的考验。

〔二黄原板〕中“随师父同修道……身列仙班”转入垛唱,随后有个极其难唱的大腔,这是这段唱的第二个难点。这时腔随着人物心情在第四小节内缠绵迂回,以低旋律为主,行至第五个小节倏然大跳进入高八度,“5”音符点与颤音同步演唱。第六小节以极其夸张的旋音形式又回归到六十四分音符小而密致的结尾腔中。这句唱腔张先生借鉴了程砚秋腔《锁麟囊》“且莫高声”的前半部分,后半部分再次腾飞盘高是张先生继承中的创新。腔难唱往往是由学习者声与气不和谐不统一而造成的。此腔的变幻抒发了谭记儿内心的压抑、对人生的淡漠与对杨衙内按捺不住的仇恨。

〔南梆子〕“只说是杨衙内又来搅乱”是谭记儿又一核心唱段,从听觉到视觉又是一个新鲜灵动的卖点。据我所知,张先生格外喜欢〔南梆子〕腔体,因其没有老的框框,创作的空间很大,容易创新。“只说是……”唱腔长达十六句,是当前〔南梆子〕板式中所少见的套式腔体。结构新颖、情意缠绵、节奏舒缓、绚丽多姿。“似曾相见,手弄罗衫”低回婉转;“死后生还”先抑后扬,形成了张派特点的音型与音调;“穿红举案”以轻柔而曲折的小旋音,穿插在大型旋音之间高低错落,有张有弛,其中“生还、举案”两个大长腔是此段最难把握的唱句,体现出张先生行腔的华丽别致、舒展清新。这段唱腔既要唱功也要做功,一定要把谭记儿内心的思维活动通过面部神情和外在身段同时呈现。根据台词内容,可以把此段〔南梆子〕归纳为谭记儿的八个情绪的转换:从仇恨转为惊叹;从观察转为惊喜;从心动转为羞怯;从思夫转为赞赏;从思考转为自问;从允婚转为向往;从剪断转为惋惜;从犹豫不决转为以诗表心。我认为此段〔南梆子〕是张派声腔艺术中之经典,在跨越了半个世纪的今天仍让人百听不厌、回味无穷,这种新颖独特的腔体正是张派美学以声传情、以腔塑像之风格。

《望江亭》第一场“庙遇”是谭记儿青衣行当的重头戏,是以大青衣的气质与表演来揭示人物内心的状态。第二场“释疑”(猜书)有轻松的〔二六〕、俏皮的〔西皮慢板〕、紧凑的〔导板〕、〔流水〕及顿挫鲜明的〔散板〕,张先生板式的设置充分展现了谭记儿婚后幸福美满的生活及闻知杨衙内企图陷害白士中后的愤慨。面对灭顶之灾谭记儿聪慧机敏,敢于大胆深入虎穴,突出了有胆有识、有谋有略的女性形象。第三场“盗旨”(亭子)一场为充分演绎谭记儿的渔妇身份,张先生要求用花旦的步法、花旦的眼神。1978年再次加工整理演出时,把原来念的韵白改为京白,并加了主要的唱段〔流水〕“大人那……”和〔散板〕“听他言……”,进一步补充了“亭子”一场缺少唱段的不足。为突出人物个性,在“盗旨”千钧一发之际,张先生运用了一系列紧张有序的形体表演,深刻描绘了谭记儿的大智大勇,沉着、冷静。最后的〔流水〕以欢快的花旦小步走出亭外,在自信得意中圆场下场。这场戏表演繁重,突出眼神的运用,着重运用花旦的手势与造型,使谭记儿向真实的张二嫂靠拢,蒙蔽了仇人杨衙内。《望江亭》这出戏极其难演,好的张派演员才能完成全剧人物的塑造。该剧是“角”演戏,而不是戏托“角”,学此戏要进一步理解唱腔、台词和人物内心的表演,挖掘人物的个性,全剧贯穿起来要演得有血有肉。第四场“斥贼”的〔二六〕,吸收了小生〔娃娃调〕声腔,显示了谭记儿揭露杨衙内罪行的声腔力度与刚柔并济的张派风格。

PS:下载地址永久有效!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评论区留言✍

戏曲知识

京剧《秦香莲》剧情介绍赏析

2021-7-8 20:49:52

戏曲知识

京剧《状元媒》剧情介绍赏析

2021-7-8 20:51:43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