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酒令》描述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篡位,以及继而所发生的刘、吕之间的权势之争。前辈小生擅演此剧者,首推徐小香,其后有德如、朱素云、程继先、姜妙香、叶盛兰等。姜妙香一生演出此剧百余场,一般只演“定计”、“夜巡”两场,极少演全部。与程继先合演时,姜演《夜巡》,侧重唱工;程演《未央宫》,展示身段。叶盛兰之《监酒令》,情节是在马连良《十老安刘》的中间,以连贯全剧故事。叶氏将小生的〔二黄慢板〕改唱〔唢呐二黄〕,另辟一格。
据何时希撰写的《小生旧闻录》所记:“《监酒令》的场子,应以姜妙香先生的演出本为准。”兹抄录于下:
第一场“金殿”:吕后命吕禄、吕产封诸吕为王。
第二场“定计”:陈平等四老臣定计讽劝刘章。
第三场“夜巡”:刘章夜巡。陈平、王陵、周勃、灌婴来激励刘章,共同扶汉除吕。
第四场“未央宫”:吕后赐筵诸吕,宗亲大会。刘章入贺,借军令监酒,诛吕廉、吕耻。
第五场“午门”:陈平等四老臣在午门候信,刘章出宫告以未央宫诛吕事。闻报吕禄、吕产围困宫门,鼓动禁军造反尽皆左袒。刘章命周勃、灌婴领兵敌诸吕。
第六场“吕反”:诸吕起兵。(过场)
第七场《诛吕》:灌、周与禄、产开打,刘章尽杀诸吕(此场武打甚简捷,刘章“砍萝卜头子”杀吕氏孝、悌、忠、信、礼、义六人,禄、产复上亦为刘所杀)。剧终。
钱江亦只演“定计”、“夜巡”,故此本也只记录了这两场戏。
《监酒令》的唱词工整、典雅,当属上乘佳作。由于唱念做打经过了几代小生的传承创制,更由于姜妙香的精心雕饰,使这出《监酒令》升华到了“经典”的品位。唱词好,唱腔更妙,情景交融,动听感人。姜妙香对于小生唱腔的创造性的发展,逾越前人,成就显著。德如有一张《监酒令》〔西皮原板〕的唱片,嗓音细弱,口劲轻柔,鲜有英雄气概。如果这张唱片反映了真实状态,即可略窥德如唱念表演风貌之一斑。再听听姜妙香的《监酒令》,那种清刚、峭拔、浑厚、沉雄的唱工及白口,看看他那直率、潇洒、稳健、古朴的身段与表演,风韵与德如全然不同。(现在只能从影片资料中,看他《洛神》的曹植、《宇宙锋》的秦二世等,不过这两个人物的唱念做舞则又有许多儒雅、跳脱的意味。)一言以蔽之,他的艺术风格与表演技术,都进入了“现代化”的时代。(应当把姜列为以梅兰芳、杨小楼、余叔岩等为代表的,把京剧艺术变革、发展到“现代化”水平的演员群体之一。)据说前辈小生的原始型,是用大嗓唱高调门的娃娃腔,高亢、激昂,而由旦行改小生的自然是用小嗓,纤细、柔媚。德如即如是,姜妙香亦由旦改小生,但他能脱旦行的胎,换小生的骨,独树高标。姜妙香的声音造型及演唱方法,俨然是小生的,亦即男性的,而又不同于老生或武生的,其形容风骨,可以装饰“风流儒雅”,亦能表状“矫健英武”。换句话说就是他的演唱,能表现、刻画“官衣”、“扇子”、“穷生”、“雉尾”、“靠把”等各类型的人物形象。他的法门窍奥,简括地说,就是把旦角的唱腔改造成小生的,用老生(大嗓唱法)的劲头,饰以昆曲的咬字、行腔的吞吐收放技法(如《监酒令》〔二黄〕“微风起,露沾衣,铜壶漏响,披残星戴斜月巡察宫墙。站立在金水桥用目观望,又只见紫雾腾云绕建章……”,〔西皮〕“忧国家只觉得神魂飘荡,细思量又添了无限惆怅……”等句),唱出来是姜妙香自己的韵味、风格。
PS:下载地址永久有效!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