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范进中举》剧情介绍赏析

《范进中举》一剧取材于古典文学名著《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20世纪50年代,由著名作家汪曾祺编剧、王雁导演、奚啸伯主演的《范进中举》在北京市的汇演中获一等奖。60年代初,奚啸伯重排该剧,对重点场子、唱段做了进一步润色和加工,获河北省汇演一等奖。该剧遂成为奚派新编剧目中的代表作。

《范进中举》写的是书生范进,一心求取功名,年进半百才中秀才。虽穷困潦倒,受亲友奚落和白眼,但痴心不改,又考举人。中举后,大喜过望,竟至疯癫,后被岳父胡屠户一记耳光打得恢复了神智,却又端起了官老爷架子,忘却了根本。由此深刻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和扭曲,塑造了一个由可怜、可悲发展到可气、可鄙的封建知识分子形象。我记得当初一听说奚啸伯先生排这出戏,就觉得太好了,以他的文化修养、儒雅气质和细腻委婉的艺术风格,堪称饰演范进的最佳人选。后来在天津新华戏院看到了奚先生的这出戏,果然不出所料,形神兼备,活灵活现,舞台上的形象正如我读原著时心里想象的范进,别人很难替代了。

奚啸伯先生曾经说过:“流派不但要有流派的艺术,而且要有自己独有的剧目,对自己不合适的别唱。因为唱了,要输给人家,对自己有误。……我瘦小枯干,白、苍对我合适。我唱《白帝城》就比唱《将相和》合适。《范进中举》我演着合适。这两出都是我的独有剧目,别人不演。所以,讲流派,剧目也很要紧。”这番话,确是老艺术家的经验之谈,每个人的自身条件和艺术特点不同,适于表演的人物和剧情也随之不同,各有各的优势,为此“四大须生”才各有自己的拿手戏和广受人们承认的人物角色。奚啸伯演范进,就是一位好演员遇上了适合于自己的戏和人物,可以尽展所长,成功自然就有了保证。

当然,把戏演好,仅凭主观条件又是不够的。奚啸伯先生反复研读《儒林外史》,不仅对内容烂熟于心,而且将有些生动的细节,直接化用到了戏里。例如,第一场范进为周学道送行,周起轿以后,别的秀才施礼后都走了,而范进深深地一鞠躬,目送轿子远去,站在那里往下场门看,过了一会儿,把头昂得更高,表示轿子越行越远,而他还遥望不舍,一副虔诚、恭敬的样子,此时无声胜有声,顿时让人感受到了范进对提拔他的考官的感激涕零,对科举的执迷。这段表演,就来自小说的相关描写,用得非常恰当、非常传神。

奚啸伯注重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表演细致入微,剧中有许多令人难忘的“点睛”之笔。范进为筹措进城赴试的盘费,走投无路,只得向平时最看不起他的岳父胡屠户张口,见了面想说又不敢说,半晌,才低声下气地说出:“寻找岳父,商议一事……”最后的一句,他语调颤颤地说:“不知岳父可肯借与我么?”胡屠户问借多少,范进有个先看自己的手的动作,用拇指和小指比划已有六钱银子,然后才战战兢兢地说出要借二两。这些地方的念、做,加上眼神,真是细致入微。

剧中的唱段也极有特色,声情并茂。其中的“琼林宴饮宴了恩赐御酒”和“我定下了文体叫八十股”两段,都对原剧本的唱词做了重大改动,更符合特定人物和特定情境。“琼林宴……”一段边唱边做,声腔深切感人,身段、神态演活了范进的疯痴情状;〔西皮二六〕的“我定下了……”,原词只有几句:“你与我考,你与我考,写了还要写,抄了还要抄。考你三年零六月,活活考死你命一条。”修改后扩充到十句,而且一连用了六个“考得你”,把人物内心积累的多年辛酸、怨恨,一旦得意竟要如法炮制、加倍报复他人的畸形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在唱法上字斟句酌,六个“考”字均有变化,高低错落,起伏跌宕,全段听来又浑然一体,几近一气呵成,称得上是激情与韵味兼具的奚派精品。

《范进中举》的问世,是奚派艺术进一步升华的里程碑,在运用唱、念、做艺术手段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上有新的突破、新的创造,不仅丰富了奚派代表剧目,而且为京剧艺术宝库增添了一份财富。

PS:下载地址永久有效!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评论区留言✍

戏曲知识

京剧《监酒令》剧情介绍赏析

2021-7-13 15:09:46

戏曲知识

京剧《碰碑》剧情介绍赏析

2021-7-13 15:11:38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