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拉郎配》介绍

四川省川剧剧目鉴定委员会整理,黄志德、黄丹执笔

成都市川剧团改编,吴伯祺执笔

《拉郎配》导读

陈培仲

川剧 《拉郎配》是整理改编传统剧目中化腐朽为神奇的范例之一。

《拉郎配》系根据川剧老艺人唐金山所藏手抄本 《鸳鸯绦》改编而成。原是一个良莠杂陈、情节荒诞的公案戏,描写宋朝时皇帝在钱塘选800名美女,有女之家恐误女儿终身,纷纷觅婿以避其祸。秀才李玉 (三荣)先后被王、张、赵三家拉去与女订亲。恶道元觉,用鸳鸯绦勒死吹鼓手董代,并将人头取去 “炼丹”,引起一桩无头公案。因董身着李玉的衣服,被误认为是王、张两家为争女婿而将其谋杀致死。后经包拯审清,真凶伏法。李玉得中状元,连娶三家女儿,全家团圆。全剧结构冗长,枝蔓芜杂,并充满忠良受屈、公子高中、清官断案、一夫多妻等平庸老套的情节,糟粕甚多,辍演多年。

1956年四川省举行川剧剧目鉴定时,由成都市望江川剧团演出黄志德的整理本,其后由黄丹、黄志德再度改编加工,并由原四川省川剧院二团上演。1957年春,吴伯祺三度加工整理剧本,由刘成钧导演,著名演员罗玉中、颜树、静环、唐云峰、陈禹门等担任主要角色,由成都市川剧团带到北京等地演出,引起轰动。《人民文学》于当年第四期发表此剧剧本,不久上海美术出版社将此剧制作成连环画发行。1958年香港凤凰影业公司根据此剧改编成彩色电影故事片《抢新郎》,由影星夏梦、高远等主演,名噪一时。北京的报刊曾以 《满城争说〈抢新郎〉》为题,介绍影片在北京上映的盛况。1959年国庆十年大庆之际,此剧被列为四川省青年川剧团晋京献礼演出的剧目之一,由徐文耀整理加工,成都市副市长、作家李劼人任文学顾问。老舍先生观看演出后,曾于60年代初将此剧改为歌剧,因其时 “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已逐渐被赶下舞台,未能排演。尘封三十多年之后,才由山东省滨州地区的艺术工作者搬上舞台,于1999年晋京演出,为纪念老舍先生百年诞辰献上一份厚礼,成就了戏剧史上的一段佳话。多年来,《拉郎配》除有单行本行世外,还收入 《川剧喜剧集》、《戏曲选》、《川剧传统喜剧集》、《地方戏曲选编》、《中国当代十大喜剧选》、《吴伯祺戏曲选》、《中国戏曲精品》等多种选本中,广为流传。

吴伯祺 (1925—1995),四川乐山人。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在部队京剧团担任演员和琴师。1951年转业到成都市实验川剧团 (成都市川剧院前身)担任编剧。在40多年的编剧生活中,曾整理、改编、创作大中小剧本100多个,包括川剧、京剧、歌剧、木偶剧、方言剧等多种形式,大多搬上舞台,广受好评。他整理改编的传统戏 《白蛇传》、《拉郎配》、《鸳鸯谱》、《斩文嫣》、《射雕记》、《古岛奇花》、《评雪辨踪》,移植的 《屈原》、《陈三五娘》、《柜中缘》,创作的现代戏 《二姑翻身记》、 《红岩》 (第三本)、 《军事代表智灭匪巢》 (与人合作)等,均在川剧舞台上产生过广泛影响,有的成为长演不衰的精品剧目,享誉海内外,曾受到老舍、阳翰笙等众多名家的赞扬。他退休之后,仍勤奋笔耕,除继续创作剧本外,还积极参加戏曲志书的编纂工作,曾担任 《成都市志———川剧志》的副主编,在终审改稿中,突然犯病,不幸逝世,为川剧事业付出了毕生心血。

从 《鸳鸯绦》到 《拉郎配》,可谓面貌一新,点石成金。它是众多的改编者、演出者坚持千锤百炼、精益求精的成果,其成功经验对于我们今天实施 “精品工程”也颇有启迪。改编后的 《拉郎配》保留了原本中皇帝选美引起民间骚乱的主要线索,以 “文拉”、“武拉”、 “官拉”为框架重新结构,增写了 “闹家”、 “闹街”、“闹衙”等场次。描写书生李玉外出求学,在返家探母途中,一日之中,被三次强拉为婿。李玉三次 “拜堂”,吹鼓手董代都在场,目睹了一场场按倒成亲的怪事。李玉几次挣脱逃走,经过许多波折,与卖艺人家张宣的女儿彩凤成亲,其余两家的姑娘,恰好凑满八百名的数字,被选送入宫。全剧主干清晰,层层递进,波澜起伏,妙趣横生。它以独特的构思和荒诞的情节,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王朝 “选美”制度的罪恶,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皇帝。

在中国长期封建社会中,历代帝王为了满足自己荒淫无耻的私欲,总是拥有大量的女性。在 “后宫佳丽三千人”的背后,不知吞噬了多少美丽少女的青春,也不知埋葬了多少无辜女子的生命!古往今来,也不知有多少诗人、作家,饱含对这些受害者和牺牲者的深厚同情和惋惜,写下了多少动人的篇章。从白居易笔下 “今日宫中年最老,大家遥赐尚书号”的上阳白发人,元稹笔下坐叹 “宫花寂寞红”的白头宫女,到当代戏剧家曹禺笔下活生生的殉葬品孙美人……这些凝聚着斑斑血泪的悲剧形象,曾经震撼了无数人的心灵,激起人们对这种灭绝人性的罪恶制度的愤恨。《拉郎配》同样以皇帝选美为题材,却以夸张的喜剧手法,可谓别开生面。它将悲剧性的人生遭际和喜剧性的故事情节交织在一起,将严肃的思考和哄堂的笑声融会在一起,将辛辣的讽刺和凄楚的控诉扭结在一起,将漫画式的生活表相和鞭辟入里的本质真相叠印在一起,让人们在复杂的多层次的审美感受中,用同情的泪水去抚慰受伤的心灵,用愤怒的火焰去焚毁那罪恶的制度。

《拉郎配》在皇帝选美这一特定的背景下,为人们展示了一系列反常的生活现象。这种现象,在熟读诗书、正直而略带酸气的秀才李玉眼中是: “满城中尽都在张灯结彩,迎亲的塞满了小巷大街。办喜事就应该欢欢快快,却为何四处里哭声哀哀?这事儿真叫人有些奇怪,为什么苦与乐一齐到来?”而天真憨厚的小吹鼓手董代更觉得奇怪:“古怪古怪真古怪,托媒的人儿站满街。我妈做媒十几载,从未见这样多的生意上门来。托媒的恨不得立即把堂拜,做媒的生怕躲不开。这件事情真奇怪,叫我董代不好猜。”难怪他们不好猜,男婚女嫁本来是喜事,在这里却闹得满城风雨、鸡犬不宁。什么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门当户对”、“郎才女貌”……这些被视为 “天经地义”的信条和道理,一时间都抛到九霄云外,只要见到青年男子,就强拉为婿。本应当是百年好合的男婚女配,竟成为避难躲灾的救急行为。不仅平民百姓如此,即便是道貌岸然的官宦绅仕、富贵人家,也忘了 “尊严”和 “体面”,为了 “拉郎”,不择手段。剧中对以钱财利诱的王员外和以权势强夺的知县官,虽不无讽刺奚落,但对他们的处境也给予理解和同情。“闹衙”一场,当三家同拉李玉,闹到衙门要求县太爷断决时,县官唱道:“公堂上吵得来烟尘起,三家都在争一个女婿。谁甘愿活活断送亲生女,谁甘愿一家骨肉惨分离?事危急来打出这个丑主意,拉拉扯扯配佳期。我偏偏也用这条计,弄成了一个女婿三家的!……你们有满腹冤屈对我叙,老夫有满腹苦楚对谁提?你们倘若把此案遇,试问如何来了结?这才是清官难断家务事,扁鹊难把自己医。他们都疼惜亲生女,未必然老夫的女儿不爱惜!到如今选美之关难躲避,更难保千家骨肉不分离。”这由衷之言里,饱含着悲苦辛酸。剧中以汪洋恣肆的笔法,从生活的各个角落,从不同阶层和身份的人物遭遇中,反映出这场“选美风波”不仅使庶民百姓深受其害,而且连员外、县官也无法幸免。而制造这场浩劫的罪魁祸首,正是那个未出场的皇帝,正是那杀人不见血的封建制度。其批判的锋芒,是如此犀利、冷峻;其批判的形式,又是如此令人捧腹、解颐。剧中那些辛辣的讽刺,那些轻松的揶揄,那些尴尬的场景,那些风趣的语言,常常令人忍俊不禁,开怀大笑,但笑声中包含着几多苦涩与辛酸。它让人联想起喜剧大师卓别林的含泪的喜剧。的确,《拉郎配》即便列于世界喜剧之林中,也毫无逊色。

PS:下载地址永久有效!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评论区留言✍

戏曲知识

川剧《芙奴传》介绍

2021-7-13 15:16:08

戏曲知识

川剧《谭记儿》介绍

2021-7-13 15:18:1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