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剧《打金枝》介绍

寒声、张万一、张焕、王易风改编

《打金枝》导读

周传家

历史故事戏《打金枝》又名《满床笏》、《大拜寿》、《郭暧拜寿》、《解甲封王》。本事见于唐赵璘《因话录》、《隋唐演义》九十九回、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传奇 《三多记》(又名 《庆丰年》)、 《满床笏》 (浙江图书馆藏李渔清刻本)与此戏有一定关系。花部地方戏兴起后,许多地方剧种均有此戏,其中以晋剧 《打金枝》最为流行,历来盛演不衰,有 “打金枝、骂金殿,曹庄杀嫂、牧羊卷”的俗谚流传。

《打金枝》以 “安史之乱”后的中唐为背景。演名将郭子仪因平定 “安史之乱”,恢复李唐社稷,“天下以其身为安危者殆二十年”,因而被唐代宗李豫加封为汾阳王,并把惟一的女儿升平公主嫁给郭子仪最小的儿子 (一说系三子)郭暧。升平公主自幼娇生惯养,自恃金枝玉叶,处处以皇家宫规、君臣大礼管束制约丈夫。譬如只有当公主下令高挂红灯之时,才许可驸马入宫,入宫后必须先行君臣大礼,再叙夫妻私情等等。郭暧虽心有不满,但也无可奈何。适逢郭子仪寿诞之日,代宗特许郭家在朝为官的儿子们一律免朝三日,在家为老王爷祝寿。王府内张灯结彩,喜气洋洋,赛似过年。七子八婿、文武百官及东宫太子均来拜寿祝贺,惟独郭暧妻升平公主不肯屈尊前来。宴席间郭暧受兄弟戏谑,羞愤离席,跑回驸马府中。抬头看见高高挂起的红灯,气不打一处来,劈手扯下,踹了个粉碎。升平公主大怒,夫妻间遂为拜寿之事唇枪舌剑地争论起来。酒是壮胆药,酒是忘情水,已有了几分醉意的郭暧恼羞成怒,借着酒劲,也不顾昔日情分,把公主拖回卧室饱以一顿老拳。受委屈的金枝立即回朝向父王、母后哭诉,要求惩罚郭暧为她出气。代宗和沈后了解小夫妻争吵原因后,责备女儿失礼。但公主不肯认错,又哭又闹一味撒娇。代宗佯怒要斩郭暧,吓得公主没了主意,反求父皇宽恕。郭子仪闻知郭暧打了公主,绑子上殿请罪。代宗不愿为儿女私事伤了君臣间的和气,不但赦免郭暧过错,还晋升三级以示器重,并责令公主为公公拜寿赔礼。最后,代宗宣谕免除小夫妻之间的一切宫规和君臣大礼,沈后劝导小夫妻和好如初。

《打金枝》虽然没有传奇色彩的情节和惊心动魄的场面,但真实自然,曲折生动,富有温馨的家庭气息和浓厚的人情味。剧本深入挖掘并生动表现了复杂微妙的人物关系,准确地把握住每个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理,丝丝入扣地展开富有喜剧色彩的戏剧冲突。公主的娇嗔任性、郭暧的年少气盛、唐皇的豁达大度、沈后的贤淑慈善、郭子仪的老道谨慎,均表现得栩栩如生。

郭暧虽身为驸马,但作为一个七尺男儿,岂肯受制于女人?可是面对金枝玉叶及其背后的皇权,他也只好隐忍。不过隐忍总是有限度的,到了节骨眼上就要爆发。因此有人把郭暧醉打金枝作为 “酒壮屇 从人胆”的典型例子,把与 《打金枝》有关的那场庆寿家宴列为中国古代十大酒局之一。公主挨了打,心存委屈,故意打碎珠翠,撕破衣衫,进宫告状,数说郭家不是。她不依不饶,无非是想捞回面子,借此机会教训教训丈夫,往后好继续端着公主的架子,但内心深处她又并不想伤害丈夫。代宗洞察秋毫,心中自有主张。他深知社稷安危事大,收揽臣心事大,看在郭子仪安邦定国的功绩和举足轻重的地位上,当然不会处罚郭暧,寒了老臣之心。所以他一边佯装生气,安慰爱女;一边却原谅了郭暧的鲁莽之举,并让他连升三级。代宗这样做似乎委屈了金枝女,但却赢得了郭氏父子的忠心保扶。在处理小夫妻纠纷的过程中,代宗采取了克制容忍的明智态度,显示出贤君圣主的远见卓识和豁达大度。他真真假假地、虚虚实实地 “演戏”,表现出极高的智慧和艺术。皇后呢,是慈母又是贤后,既心疼女儿,又要帮助丈夫。她与代宗一唱一和,又怕代宗在气头上言多有失不好回旋,所以时时揣摩代宗的心思,把握好火候,既深明大义,又婉转得体。郭子仪功高业崇,既富且贵,八子七婿 (俗谓七子八婿),俱膺显爵。但当他发现儿子殴打了金枝女之后,并未自恃功高而有所懈怠。他深知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便会招致祸殃,所以马上绑子上殿,面君请罪,以免主上疑忌。正由于郭子仪一生从不居功傲上、恃功邀宠,总是谨慎小心、隐忍退让,所以 “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世而上不疑,侈穷人欲而议者不贬”。郭子仪确实有 “二十分才、二十分胆、二十分识”。

《打金枝》的故事早就流传民间,从 《曲海总目提要》卷四十五对 《庆丰年》的介绍可知,其原型乃一出荣华富贵、热热闹闹的庆寿戏,后来经过历代民间艺人的加工创造,才不断赋予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是社会的缩影。表面看去 《打金枝》所搬演的不过是帝王之家的家庭琐事、夫妻纠纷,实际上是非常严峻而敏感的话题。民间艺人从平民的视角出发,塑造出一位知情达理、权衡轻重,善于巧妙化解矛盾的帝王。运用“平民意识”演绎他如何驱散阴云,平息风波,密切了君臣关系的故事。皇家家庭公案的 “平民化”处理,表现出人民的意愿,包蕴着深邃的生活哲理,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

长期以来,经过历代艺人的精心创造, 《打金枝》日臻完美,成为一出行当齐全,唱做并重,最能检验一个剧团的演员阵容、协作精神和艺术水平的大戏,被誉为晋剧王冠上的明珠。剧本收入 《中国地方戏曲集成·山西卷》、中国戏曲研究院编选的 《戏曲选》第三卷 (中国戏剧出版社1963年出版)。1952年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时,晋剧坤伶须生泰斗丁果仙以其优美的唱腔和细腻的表演塑造了一个深沉睿智、富有谋略的代宗形象,打破晋剧舞台上没有女扮男装的先例,荣获表演艺术一等奖。1955年,寒声、张万一、张焕、王易风将 《打金枝》改编成电影,丁果仙与牛桂英、郭凤英、冀美莲、梁小云、王正魁联袂主演,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享誉全国。丁果仙、牛桂英之后, “晋剧皇后”王爱爱和马玉楼、田桂兰、王宝钗等艺术家,又将该剧精雕细琢,演出了新的水平。直到谢涛、陈转英、崔建华、张智这一代,更为 《打金枝》增添了新的时代光彩。

除晋剧外,山西上党梆子、蒲州梆子、北路梆子、秦腔、河北梆子、山东莱芜梆子、河南梆子、婺剧、川剧、黄梅戏、越剧均有移植演出。黄梅戏 《打金枝》由方绍墀谱曲,严凤英、王少舫、张云风主演,成为黄梅戏的保留剧目。越剧 《打金枝》由华东戏曲研究院编审室根据晋剧并吸收婺剧等兄弟剧种剧本整理而成,成容、徐筱汀、苏雪安执笔,1955年12月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了该剧单行本。1960年,香港万里书店将该剧编入 《越剧精华》第一集出版。此剧由上海越剧院实验剧团于1954年首演,参加1954年华东戏曲会演,获演出奖、舞美设计及绘景奖。该剧作为吕瑞英、张桂凤的代表作之一,成为上海越剧院保留剧目,曾出访香港、民主德国和前苏联。1963年,香港长城电影公司将该剧拍摄成彩色越剧艺术片,片名为 《金枝玉叶》,公主由夏梦饰演 (徐涵英配唱),郭暧由丁赛君饰演。1984年,该剧由上海电视台摄制成电视艺术片播放,皇后一角改由赵秀英扮演。该剧的主要唱腔已由中国唱片社和音像出版单位制成唱片和音带发行。近年来,香港又拍摄了 《醉打金枝》,广东粤剧院排演了 《再打金枝》。

PS:下载地址永久有效!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评论区留言✍

戏曲知识

蒲州梆子《薛刚反朝》介绍

2021-7-13 15:27:33

戏曲知识

河北梆子《秦香莲》介绍

2021-7-13 15:29:5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