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剧《杨三组告状》介绍

成兆才

《杨三姐告状》导读

贯 涌

《杨三姐告状》是评剧奠基人成兆才的代表作,也是评剧形成以来最早获得成功的一出现代戏。

成兆才(1874—1929),字捷三(一称洁三),艺名东来顺,河北滦县绳家庄人。出身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8岁学唱莲花落,22岁成为职业演员。1909年在唐山组成庆春班(后称警世戏社),借鉴河北梆子和京剧艺术,对莲花落进行全面改革,创造了平腔梆子戏(即蹦蹦戏、唐山落子),为后来的评剧艺术奠定了基础。从1900年开始边演出边创作。1909年以后近20年间,他作为戏班专职编剧,整理、改编、创作评剧剧本近百出,其中很大部分流传至今,成为评剧舞台上的传统戏。作为农民出身的剧作家,成兆才家境寒苦,幼年失学,从一位秀才先生学到一点文字,又从听讲《今古奇观》和《聊斋》故事中受到一点文学熏陶,但他刻苦自修习文练字,凭着丰富深刻的社会阅历、广博精深的舞台经验和警世劝善的创作理念,写出了古装戏《杜十娘》、《花为媒》、《马寡妇开店》,时装戏《枪毙驼龙》、《安重根刺伊藤博文》等一大批风格上豪放明快,主人公气质爽朗刚烈,语言通俗而讲究,在广大群众中深受欢迎的好戏。他的剧作为评剧文学奠定了基础,也对评剧风格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杨三姐告状》一剧,全面体现了成兆才剧作的艺术特色和精神风貌。

《杨三姐告状》,又名《枪毙高占英》,根据1918年发生在河北滦县的一件实事编写。剧情描写农村少女杨三娥,其二姐猝死夫家,因见种种反常迹象,疑为被害,于是不惧二姐夫高占英的压制和恫吓,赴滦县,闯天津,顽强上告,终于使真相大白,杀人凶手高占英最终被绳之以法。该剧虽然是写真人真事,却不为真人真事所拘限。它敢于突破生活原型,进行了大胆、合理、巧妙的虚构和加工。戏一开始,便表现高家父子吞没股金、坑害孤儿寡妇的奸邪行径,暴露他们“全凭奸狡兴家业,不昧良心不发财”的歹毒信条。这一“凭空结撰”,撕破了高占英之父在人前所谓“慈善忠厚”的假面,更重要的是借此揭示高占英犯罪绝非偶然的渊源所在。剧作把高占英与金玉一人通奸,改写成与大嫂裴氏、五嫂金玉二人通奸,丑恶的关系愈加丑恶,从蔑视家庭伦理而到践踏社会道德,必然激起公愤。戏的结局乃至当年的剧名,就是“枪毙高占英”。然而,在当年剧本写作时,此案案情已然明朗,凶手已经查实,可还没有最终宣判。就是说当高占英的命运悬而未决之时,却在舞台上被剧作家宣判了死刑。这个非常大胆的处理,充分表达了强烈的民心与民意。

剧中核心人物杨三娥,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一个令人同情、招人怜爱,并足以使人肃然起敬的勇敢少女形象。年仅十六岁的农村少女杨三娥,在同财主高家诉讼较量中,始终处于劣势。她一上公堂,状纸被驳回并摔在地下;二上公堂,眼见兄长被无理关押;三上公堂,无奈以死相拼;四上公堂,有理难辩;五上公堂,被迫接受调解;六上公堂,前景难料;七上公堂,争得开棺检验的许诺;八上公堂,命案告破,终于等到公正审判。居然是八上公堂,六遭责难,不屈不挠,斗争到底。剧作笔法高妙,妙在以劣势写顽强,于困境写奋斗。杨三娥慷慨陈词,驳斥昏官可见泼辣;“县长不准状,拼死在公堂”,足见勇敢;假意接受调解,用高占英的钱再告高占英尤显智慧……这位农村小姑娘,融汇纯真、善良和壮美,为评剧舞台树立一个非常现实又特别理想化的偶像。

围绕着主人公,剧作塑造了杨三姐母亲、兄长、大姐一家以及未婚夫一家等纯朴、憨厚、友善的农民群像。站在反面的高占英、高贵和、裴氏与金玉以及牛成之流,其卑鄙无耻也被刻画得活灵活现。两类人群善恶分明,美丑对立,生死决斗。杨三姐告状,告的是高占英一家人,牵涉到的则是社会各层面的矛盾冲突。成兆才把一个公案剧的题材,成功地写成了一部社会剧,发挥了揭露黑暗、伸张正义、警示世人的作用。

《杨三姐告状》一剧,在运用语言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人物情感上,也有极高的成就。

且看第六十四场牛成与杨三娥的一番问答:

牛 成 杨三娥!

杨三娥 有。

牛 成 你多大岁数?

杨三娥 民女诉过三次了,一十五岁。

牛 成 你十五岁有这么高?到底你多大?

杨三娥 你嫌我高?给我去半截。

牛 成 你属什么的?

杨三娥 我属猫的。

牛 成 胡说!十二属相上也无有属猫的。

杨三娥 天下中华民国二十三省,也无有你这么一个做官的。我为与我姐姐报仇,不是叫你给我批八字的。你是高家洋钱买的胡说咧!

问得凌厉,答得犀利,一个刁钻阴险,一外聪明泼辣。在一问一答中,呈现出鲜明的人物个性。

再如,杨三娥劝母告状的唱段,唱段长达30句唱词,由母亲中间插白而掐为四段,首先讲事,然后说理,有条有理,条理清晰;有起有伏,层次分明。从始至终渗透一个“劝”字,在劝说中却也表达了劝人者痛苦、急切的心情。其间,有几句词唱道:

女儿我三国列国全不懂,

也不知前朝故典是谁家。

我听过鼓词看过影,

有几个奇女儿全记下。

有一位替父出征木兰女,

缇萦救父人可夸。

她是女子儿也是女,

莫非说许她们有烈胆不许孩儿我有心侠?

女儿我主意拿定了,

明日滦县去告他。

十分准确地表现出杨三娥的年龄、知识、阅历、性格等特征。这语言不像作家笔下所写,活脱脱从人物口中自然流出。

《杨三姐告状》出自民国初年剧作家成兆才之手,自然不可能摆脱时代与作家世界观的局限:其一,剧中存在着对清官的依赖,无形中削弱了杨三娥的斗争精神;其二,“杨二姐托梦说死因”的迷信情节,导致“因果报应”的错误观念,并且由此冲淡了杨三姐不屈不挠的人格魅力;其三,剧本内容庞杂,不够集中凝炼,这也是那时作品的通病。

《杨三姐告状》,1919年由警世戏社首演于哈尔滨庆丰戏院。

近50年来,中国评剧院对该剧进行了三次修改。

1956年,将原本70场合并压缩为16场,分上下两集。删去了杨三姐游城隍庙,杨二姐鬼魂托梦等恐怖、迷信的情节,保留了清官私访断案的大致内容。但是,改写部分与原剧风格不够统一,演出效果不够理想。

1962年,进一步删掉一些可有可无的人物与情节,将上下两集精练合并成一本,共17场,特别是新本删去了清官华治国这一人物,代之以沽名钓誉的杨厅长。这位武将出身的杨厅长,本无心受理杨三娥的控状,而杨三娥利用他的沽名钓誉,以激将法调动他“新官上任三把火”,赢得了官司的胜利。这是一次创造性的改编,取得非凡成就的改编。

“文革”以后,剧本经再次加工整理,提炼压缩。1981年,由谷文月、赵丽蓉主演的该剧被新闻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

PS:下载地址永久有效!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评论区留言✍

戏曲知识

河北梆子《秦香莲》介绍

2021-7-13 15:29:50

戏曲知识

粤剧《搜书院》内容介绍

2021-7-14 11:06:4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