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艺改编
闽剧《贬官记》导读
刘彦君
闽剧,又称福州戏。是在明末清初流行于闽中长乐、福清一带的 “地下坪”、“牵草索”等民间小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戏曲剧种。1949年以后,逐渐成为影响遍及闽中、闽东和闽北各县的剧种。
闽剧现存传统剧目1300多种。较有影响的有 《钗头凤》、 《炼印》、 《荔枝换绛桃》、《渔船花烛》、《夫人城》以及现代戏 《海上渔歌》等。其中 《炼印》已摄制成电影。著名演员有郑奕奏、林芝芳、林赶山、林务夏、郭西珠、李铭玉等。
闽剧 《贬官记》是由陈灿霞、黎秀珍、梁中秋编剧,吴永艺改编,福建省实验闽剧院首演于1987年的新创作品。至今已历经近20年磨练,先后排了4个不同的版本,演出数百场,深受福建和其他地方观众的欢迎。自1987年在福建省戏剧会演获奖后,《贬官记》1992年获文化部 “天下第一团”会演 (南方片)优秀奖;1997年获文华奖、“五个一工程”奖;2001年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
剧作写知府边一笑因娶青楼之女为妻有伤风化,被钦命三省巡按崔云龙贬为县令。他刚一上任就碰到了一个通奸案,公堂上被原告的美色迷住,心生同情之意。此时正值崔云龙来访,他借口破案拒绝接迎,招来巡按的微服暗查。二人巧遇在茶坊里,一番唇枪舌剑之后,二人互生好感。不知底里的边一笑,居然把乔装为江湖郎中化名崔成的巡按收为学生。
边一笑引着正想 “察一察花花官和他的青楼夫人”的崔云龙回府后,让崔云龙叫他妻子张岫玉师娘。崔云龙尴尬,不愿叫。岫玉豁达大度,施展才华,巧妙地以一首诗化解,获得崔云龙的赞叹。
边一笑在微服察访案情时,因着迷于犯妇的美丽而好心回护,只身翻墙捉奸,结果自己摔瘸了腿,还被咬伤了手,打破了头。
为了栽培 “学生”,边一笑让 “崔成”穿上自己的县令官服代为审案。还交代他要多威吓,不要把如花似玉的犯妇打得血肉模糊,自己则在幕后抚掌遥示。崔云龙故意错审错判,气得边一笑将他关了禁闭。崔云龙则在这个过程中逐渐了解了边一笑的正直、善良和幽默。
张岫玉到牢房看望被关起来反躬自省的学生 “崔成”,一番 “有情有理又有才”的谈吐,让崔云龙惊讶不已,发出了 “到此时,羡煞一笑好福气,贤内助,三生积德方修来”的由衷感慨。边一笑到牢房里教诲 “学生”,更让崔云龙了解了边一笑不计个人得失,为国为民忍辱负重的高尚情操。二人在相互理解、相互敬重的基础上和解。
此案真凶———知府外甥由知府保驾,欲逃往京城求助,边一笑自觉大祸将临,官位难保,要崔云龙离开自己,去奔自己的前程。崔云龙亮出自己的巡按身份,重设大堂,并委托边一笑代他审案。案情最终水落石出,边一笑、崔云龙二人也成了莫逆之交。
剧作的立意富有时代感。它没有重复人们反省官场生涯、官场关系的习惯做法,而是将视点移到作为生活主体的人本身。在这种描写中,官场成为舞台和背景,人在特殊境遇中的心理和动作,被官场所简化和压抑的感性生命内容如爱美等天性展现为具体细微、可触可感的立体形象,成为叙述重点。这种叙述视点的移置,使作者在这部作品中对于人的理解和阐释,成为一种立足于现代观念意义上的思考。
《贬官记》的双线结构充满戏剧性。一条是 “花花官审花花案”,花花官被美艳的奸妇折腾得瘸了腿,伤了手,破了头……传奇性、故事性始终吸引着观众的注意力;另一条是边一笑与崔云龙之间由相互憎恶向相互理解、赞叹转化的人物关系设置。两条线索互为表里,又互为因果,构成一种戏中有戏,妙趣无穷的戏剧效果。其中”捉奸 “、”代审 “、”探狱 “等场次的设计,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引人入胜,又耐人寻味。
《贬官记》中的边一笑是剧作为观众们提供的具有崭新精神内涵的人物形象。他对传统古装戏中 “官员”塑造模式的摆脱,在于将执政的严谨与世俗的感性、人的天性融为一体。他为美色所迷,娶妓女为妻,不惜被贬官、受苦;他好为人师,硬让崔成当他的学生,不顾官场体制,让崔成代他审案。这些琐碎化、日常化的形象处理,增添了他性格的喜剧性和动作的喜剧性,消解了官场的神圣和威严,从而展现了一种民间文化的浓郁色彩。
正如王评章先生分析的那样:边一笑是一个摆脱了古装戏惯用的 “芝麻官”模式的新形象。他 “好色”,敢娶美妓为妻,公堂上被原告的美色迷住了,未问案情,便先自同情、心疼起来,孰料原告即是奸妇;破案时只身翻墙捉奸,为的是美丽的犯妇或许另有隐情,以便伺机回护,结果自己摔瘸了腿,还被咬伤了手,打破了头;让崔成扮成他堂审时,还交代要多威吓,不要把如花似玉的犯妇打得血肉模糊。他好为人师,硬让崔成当他的学生,不顾官场体制,让崔成帮他审案。当然,他的缺陷、毛病又都能拷问出人性的清白和政治信念的执着。好色缘于对美的赏识和尊敬,好为人师又寄托着对人才的惜爱,表达着对政治信念、政权未来发自骨子里的自信和忠诚。所以他到底还是贬官不贬志,官嬉政不荒。
崔云龙也是一个鲜明的青年官员形象。他缺乏历练,难免气盛,却是难得的干才。优良的政治素质使他能虚己澄疑,屈身抑心。他自身性格的戏剧性较少,作为弥补,对他的刻画是通过他与边一笑之间关系的变化动态展开的,并且通过他与崔成之间身份的转换,来获得很多戏剧性、喜剧性。他的变化有的是明写的,有的是暗写的。他本是非常严厉、正统的官员,当了边一笑的学生,居然受了濡染,生动、松弛起来,也学着边一笑走起不伦不类的官步。另一次是该剧接近尾声时,他居然重复第五场的情景,让边一笑代他审案,重复着公堂上非体制化行事的乐趣。这也暗示了他对边一笑的认可。” (《永远的戏剧性》福建日报2003年12月27日)
崔云龙性格的转变,是通过他与边一笑关系的变化和发展,伴随着他对边一笑夫人———张岫玉认识的逐渐深入而完成的。富有情趣的师生关系设计,不仅为双方的相互认同提供了条件,而且引导着崔云龙的思想方法由简单化向稳重练达转化,轻松、洗练地完成了一个刻板的、严厉的、正统化的官吏形象向着民间化、人情化、人性化转换的过程。
重复、呼应、误会、发现等戏剧手法和技巧的运用,是 《贬官记》充满戏剧性的重要原因。如第五场边一笑让崔云龙代为审案,自己幕后抚掌遥示,第七场崔云龙也让边一笑代为审案,自己在幕后抚掌遥示,既互为衬托,又前后呼应,使剧情结构紧凑,又帮助人物和主题的深化。再如 “牙印”的三次使用,对剧情的转折也有推进作用。
喜剧性营造也是 《贬官记》的重要特点。“子虚府 “、“乌有县”、“回心饭”、“悔过酒”的名称设计,误会、巧合、对比、重复、身份倒置等编剧技巧运用,轻快、活泼、跳跃性较强且充满闽剧特色的音乐创作,时空转换自由、调度处理灵活的舞台空间处理,色彩鲜艳、设计夸张的人物造型,尤其是表演动作在幅度、力度上的加强,如剧中人物动作对木偶动作的模仿,以及在二人互换身份审案时 “走官步”的变形表演,都使舞台充溢着浓厚的喜剧氛围,给观众以开怀、轻松的艺术享受。
作为在福州这块土地上发展起来的地方剧种, 《贬官记》十分注意展示自身的地域风格和剧种本体特征,即使是在创新的过程中,对其他剧种、其他艺术元素的引进,都被创作者们融入了闽剧的演剧方法和表现程式中。由新配方酿造出的带有浓重 “虾油味”的 “逗腔”、“飏歌”、“江湖”、“小调”等闽剧音乐唱腔,从高甲戏、木偶戏中借鉴过来的滑稽调笑、寓庄于谐的丑角表演,都具有鲜明的本土闽剧特色。
PS:下载地址永久有效!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