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介绍

贝庚、顾锡东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导读

吴乾浩

绍剧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整理改编传统剧目的成功范例之一,影响巨大。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取材于古典小说 《西游记》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与第三十一回 《猪八戒义激猴王 孙行者智降妖怪》。绍剧又称 “绍兴乱弹”、“绍兴大班”,流行于浙江绍兴、宁波、杭州与上海等地。此剧种产生于明嘉靖年,气势宏伟,曲调高亢激越,风格粗犷朴实,武功很有特色。绍剧的武功有的来自目连戏,有的来自民间武术。在原有传统剧目中曾产生过有关 《西游记》的连台本戏,于农村、城镇演出,很受欢迎。绍剧原有传统剧目 《三打白骨精》与 《大破平顶山》两折,前者写唐僧师徒取经经过碗子山,千年尸魔白骨精欲食唐僧肉以求长生,三次变化为村姑、老妪、老丈诈骗唐僧,被孙悟空逐次识破,将妖怪所幻化人形打死。唐僧因悟空多次伤人,以佛法难容,将其逐回花果山,后唐僧又被黄袍怪所获,八戒请回孙悟空打死黄袍怪。后者则为取经途中过平顶山,唐僧又为金蟾大仙掠去,悟空将其救出。原剧本头绪繁多,着眼于离奇情节,缺乏性格刻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由贝庚 (执笔)、顾锡东整理改编,几经修改,1960年由浙江绍剧团演出,1962年和1979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此剧的单行本。贝庚、顾锡东均为当代浙江戏曲作家,贝庚另著有昆剧 《西园记》,顾锡东创作、改编的 《五姑娘》、《汉宫怨》、 《五女拜寿》亦很成功。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新的整理改编本将原传统剧目的故事情节打散重组,删去黄袍怪,以千年尸魔白骨精抢掠唐僧为中心事件,唐僧师徒与白骨精的斗争为主线,歌颂了孙悟空的爱憎分明、大智大勇,批评了唐僧的不辨贤愚善恶、人妖不分。孙悟空被逐以后,唐僧、沙僧被俘,八戒侥幸得脱身,上花果山智激美猴王,请来救兵保护师傅。白骨精抓到唐僧之后,请其母亲金蟾大仙同来享用。孙悟空化身为假金蟾,让白骨精现身说法,讲出如何幻化多样人形赚取唐僧,促使唐僧觉醒。最后孙悟空现出本相,打死白骨精,救出师傅,重新走上西天取经之路。改编本头绪减少,情节丰富,线索更为明晰,而新的主旨也更为突出。

新的绍剧剧本紧紧围绕唐僧与悟空对待妖怪的不同态度来展开戏剧冲突。唐僧是个虔诚的佛教信徒,又具有旧知识分子某种迂腐品质:无限度强调戒律,小心翼翼,亦步亦趋,思想顽固,不可理喻。最不可取的是他宣扬一种不分是非善恶的慈悲观念,无条件地反对杀生与争斗,所以他在取经路上,面对形形色色妖魔鬼怪,几乎时时事事责骂孙悟空,师徒观点对立。每次铁的事实恰恰证明孙悟空是正确的,而唐僧自己每每作茧自缚,让妖精得逞。正如 《西游记》小说中孙悟空评价唐僧所说:“只管行起善来,你命休矣。妖精乃害人之根,你惜他怎的?”

至于孙悟空,性格正直,勇敢、机智、顽强,善于并敢于同各种妖魔斗争。可是这个能力不凡、智慧超众的人物,常为唐僧所不理解,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他受骗被戴上紧箍,稍有不服便被念紧箍咒,因此常有忿忿不平的感觉。这个“斗战胜佛”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始终坚持信念,离开了他,西天取经的目的是无由达到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沿袭与发展了唐僧与孙悟空的基本性格,在路过碗子山的特定环境里,在 “三变”、 “三打”的情节变化中,把戏剧推向高潮。孙悟空面对白骨精的 “三变”,态度上有所区别,处理上亦有差异:孙悟空第一次看到变化出来的 “村姑”,是在闻出对方的妖气后,才举捧出击;到看到白骨精化身的 “老妇”拉住唐僧时,先要把师傅拉开,然后才一个跟头翻到前面,当头予以一捧;至于见到幻化的 “老丈”,他早胸有成竹,毫不迟疑劈头就是重击。“三变”、“三打”的结果却是换来唐僧 “纵然”是 “妖也不准打”的无理言辞,孙悟空不改变初衷,仍把妖怪打翻在地。妖怪施展反间计,促使唐僧念起了紧箍咒,使孙悟空疼痛难忍。唐僧要与孙悟空 “从此断绝师徒情”,孙悟空再三请求不准,依依不舍地返回花果山,但仍叮嘱师弟 “若是师傅有难,就是刀山火海、龙潭虎穴,你也要走,你也要闯”。作品就这样比较成功地塑造了孙悟空不畏强暴,善于识破假相,敢于斗争,忠于信念,爱护师傅,不计前嫌的生动舞台形象。

为了增添舞台形象的多样性对比,对于唐僧的其他徒弟如沙僧的憨直厚道、赤胆忠心亦有所强调,而猪八戒的诙谐、懒惰,爱搬弄是非,态度欠坚决,喜耍小聪明的性格,更具生动性。特别是后者的存在,使戏剧作品具有喜剧色彩。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充分发挥绍剧所长,调动了多方面传统特色与积极因素,风格突出,艺术感染力增强。白骨精幻化的村姑、老妇、老丈,分别由青衣、老旦、老生应工,用朴实、高亢、传情的假嗓或真假嗓唱腔去渲染他 (她)们伪装的善良无助者状态,自然增强了所谓 “无辜者”的迷惑力量。孙悟空的猴子功亦有表演传统,耍金箍棒堪称绝技,别有一种做派。浙江绍剧团首演时由章宗义 (六龄童)演孙悟空,表演上很有创造,以形传神,形神兼备。当演到三打白骨精被师傅所逐时,在 “乌龙绞柱”后一跃而起,又全身跌倒数次,再接跪步拜别,形象地表现出赤胆忠心不被理解、百般无奈的激烈的内心波澜。筱昌顺演唐僧,使观众对其不辨是非善恶,人妖颠倒有深切的感受。猪八戒形象的塑造,调动了绍剧二丑戏的特长。七龄童演的猪八戒极为鲜活。此剧首演时导演为邢胜奎。

1960年绍剧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由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摄成彩色戏曲艺术片,一经发行,海内外反应极为轰动。1963年此片获大众电影 “百花奖”最佳戏曲片奖。

1961年10月绍剧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赴京演出,毛泽东、刘少奇观看此剧。

郭沫若看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写有 《七律》一首: “人妖颠倒是非清,对敌慈悲对友刁。咒念金箍闻万遍,精逃白骨累三遭。千刀万剐唐僧肉,一拔何亏大圣毛。教育及时堪赞赏,猪犹智慧胜愚曹。”毛泽东看戏后于1961年11月17日书 《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一首:“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此事成为艺坛一段佳话。

PS:下载地址永久有效!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评论区留言✍

戏曲知识

黄梅戏《天仙配》介绍

2021-7-14 11:15:43

戏曲知识

沪剧《芦荡火种》介绍

2021-7-14 11:17:1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