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戏《荆钗记》柯丹丘-介绍

〔元〕柯丹丘 著

董 昕 注释

《荆钗记》导读

颜长珂

《荆钗记》是宋元南戏的一部代表作,与 《刘知远白兔记》、 《拜月亭记》和《杀狗记》并称 “四大南戏”。明徐渭 《南词叙事》中,列为 “宋元旧篇”。王骥德 《曲律》中指出:“古戏如 ‘荆、刘、拜、杀’等,传之凡二三百年,至今不废。以其时作者少,无此等名目便以为缺典,故幸而久传。”这些作品大都出自不知名作者手笔。清张大复 《寒山堂曲谱》称 《荆钗记》作者为: “柯丹丘,吴门学究,敬先书会才人。”柯丹丘生平不详。“学究”为宋元人语。书会聚集的是下层文人和艺人。在周密 《武林旧事》中被列为 “诸色伎艺人”。《荆钗记》现存刊本大都经过明人改订或润饰,其中以明姑苏叶氏刻 《原本王状元荆钗记》较近古本。

《荆钗记》写王十朋与钱玉莲的婚姻故事。王十朋是南宋时温州人。 《宋史》有传,绍兴二十七年 (1157)举进士第一 (状元),年已47岁。剧中反面人物孙汝权亦为宋代进士。剧情与史实均不相符。关于戏的本事,一说是由于王十朋任御史时,曾受孙汝权怂恿,弹劾丞相史诰,史氏子侄便作此剧诽谤他们;一说钱玉莲本是妓女,因遭王十朋遗弃,悲愤投江自尽。这类传言大都未必可靠。在现存 《荆钗记》中,王十朋不仅没有受到任何道德的指斥,而且备受赞扬,与妻子钱玉莲并称 “义夫节妇”。从上述传言来看,在早期剧作中,王十朋可能也像《张协状元》等剧中的张协、王魁、蔡伯喈一样,曾以负心汉的反面形象出现。但在现存剧本中,很难发现这样的痕迹。

宋元南戏中,有不少描写书生发迹后结亲权贵、负心遗弃发妻的故事。这是由于经过唐末五代的社会大动荡,门阀制度受到很大破坏,科举取士对寒门出身的士子更为有利了。只要文章合格,得中进士,往往能够跻身仕途,改换门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不少达官贵人也常在新科才俊中挑选乘龙快婿,当时称为 “脔婿”;有些新进少年借此攀结权贵,休妻再娶,这类事情时有发生。此种联姻,显然是政治利益的结合。 《荆钗记·参相》中,万俟丞相对王十朋说: “富易交,贵易妻,此乃人情乎!”但是,对这样的 “人情”,人民群众是鄙薄的。在一些民间艺术作品中,总是深深地同情那些受害的妇女,而对忘恩负义的男人给予严厉的批判。罗烨 《醉翁谈录·小说开辟》讲到宋代小说的题材,就有 “噇发迹话,使寒门发奋;讲负心底,令奸汉色羞。”南戏中的 《赵贞女蔡二郎》、《王魁负桂英》,借助于鬼神,惩治负心汉,流露了艺术家无可奈何的愤怒; 《张协状元》则是依靠权势的力量,使张协、贫女破镜重圆。虽然,这些结局未免显得有些虚妄。

《荆钗记》也可属于这类题材,但却是从正面落墨,赞扬王十朋、钱玉莲夫妻坚贞的感情。作品以荆钗贯串全剧。汉代高士梁鸿与孟光结亲,便是以荆钗为聘。他们贫贱不移、相敬如宾的故事,历来传为美谈。此剧以荆钗命题,无疑具有借鉴前贤、表彰传统道德的用意。荆钗虽微,其中蕴涵的精神价值,却不是世俗的金银财富所能衡量的。这使剧中号称 “孙半州”、“孙有钱”的财主,以及官高权重的万俟丞相,只能相形失色。“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种思想是在对比中体现出来的。

《荆钗记》中,男女主人公王十朋、钱玉莲被赞扬为 “义夫节妇”,流露出某些封建说教的成分。但是,通过艺术形象的具体描写,我们看到的更多地是古代人民的道德观念和理想。钱玉莲不重金钱重人品,宁要荆钗,拒绝金钗,甘居淡泊,与王十朋共过 “风扫地月点灯”的艰苦生活。虽然传来王十朋入赘相府的讯息,她仍然相信丈夫不会变心,为了保持清白,抗拒继母逼嫁,宁肯投江自尽。同样,王十朋高中状元,决不背弃良心,信守 “糟糠之妻不下堂,贫贱之交不可忘”的古训,坚拒万俟丞相纳婿的丝鞭,即使因此被贬斥到瘴疠之地也毫不动摇。他们以彼此的行动和生命,体现了坚贞纯净的感情和人性,唤起观众真挚的同情。荆钗是他们订亲的信物,也是这对患难夫妻感情生活、品行节操的象征,虽然平凡,却具有极不平凡的意义。与众多 “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故事比较,作为正面人物出现的王十朋的艺术形象在南戏中别具一格,颇为独特,但也是可信的。宋彭乘 《墨客挥犀》中,写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位贵族看中一位新科进士,要将女儿嫁他,派人将他拥到府中。这位进士对此回答得很巧妙: “寒微得托迹高门,固幸;将更归家,试与妻子商量看如何?”王十朋在万俟丞相面前,虽然没有表现出这样的幽默感,却同样坚持了读书人的气节。这个人物的形象塑造不是凭空虚构的。

《荆钗记》艺术风格朴素,擅于真实地描写人物的关系和思想感情,展现古代社会的生活风貌,入情入理,引起观众共鸣。剧中抒发男女主人公离情别绪的一些重点场面,如 “忆母”、“哭鞋”、“祭江”、“误讣”、“时记”等,充分发挥传奇的抒情性,情深谊长。净、末、丑脚色的科诨,具有南戏的鲜明特色,较诸早期作品 (如 《张协状元》等)则更富性格特色和戏剧性。此剧的地位,历来颇受推崇。明王世贞说:“《拜月亭》之下,《荆钗》近俗易时动人。”(《曲藻》)徐复作 《曲论》中则说:“《琵琶》、《拜月》而下,《荆钗》以情节关目胜,然纯是委巷俚语,粗鄙之极;然用韵却严,本色当行,时离时合。”吕天成 《曲品》中将其列入 “妙品”,“以真切之调,写真切之情。情文相生,最不易及。词隐 (沈璟)称其能守韵”,“真当仰配 《琵琶》而鼎峙 《拜月》者乎”。明清以来,此剧一直流传于舞台。《纳书楹曲谱》收入选场19出;《缀白裘》收入17出。《集成曲谱》收入28出,都是当时演出的记录。至今,昆曲、高腔等剧种中,仍有经过整理改编的全剧演出,而川剧、湘剧以及莆仙戏、梨园戏等剧种中,保留演出的 《前拆》、《刁窗》、 《见娘》、 《祭江》、 《舟会》等折,经过历代艺人的加工演出,更是益见精彩,被称为 “骨子老戏”。

《荆钗记》目录

第一出 家门

第二出 会讲

第三出 庆诞

第四出 堂试

第五出 启媒

第六出 议亲

第七出 遐契

第八出 受钗

第九出 绣房

第十出 逼嫁

第十一出 辞灵

第十二出 合卺

第十三出 遣仆

第十四出 迎亲

第十五出 分别

第十六出 赴试

第十七出 春科

第十八出 闺念

第十九出 参相

第二十出 传鱼

第二十一出 套书

第二十二出 获报

第二十三出 觅真

第二十四出 大逼

第二十五出 发水

第二十六出 投江

第二十七出 忆母

第二十八出 哭鞋

第二十九出 抢亲

第三十出 祭江

第三十一出 见母

第三十二出 遣音

第三十三出 赴任

第三十四出 误讣

第三十五出 时祀

第三十六出 夜香

第三十七出 民戴

第三十八出 意旨

第三十九出 就禄

第四十出 奸诘

第四十一出 晤婿

第四十二出 亲叙

第四十三出 执柯

第四十四出 续姻

第四十五出 荐亡

第四十六出 责婢

第四十七出 疑会

第四十八出 团圆

PS:下载地址永久有效!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评论区留言✍

戏曲知识

南戏《琵琶记》高明-介绍

2021-7-15 11:07:05

戏曲知识

《长生殿》洪昇-介绍

2021-7-15 11:09:3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