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鬼魂奏鸣曲》赏析

〔瑞典〕斯特林堡 著

符家钦 译

《鬼魂奏鸣曲》导读

刘红卿

约翰·奥古斯特·斯特林堡(Johan.August.Strindberg,1849-1912)瑞典戏剧家、小说家、诗人。斯特林堡出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父亲卡尔是贵族后裔,船舶经纪人,后破产。斯特林堡青年时期曾做过家庭教师、记者、图书管理员等多种职业,生活的贫困和广泛的社会阅历使斯特林堡对社会的阴暗面有深刻的了解,为其以后的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斯特林堡是一位博大精深而多产的文学家和戏剧家,他一生共创作了62个剧本,60多部小说,还有大量的书信作品。在他去世后,瑞典曾出版过55卷的斯特林堡作品全集。斯特林堡不仅从事文学创作,而且在语言学、哲学、宗教、绘画、动植物学、天文学、医学和化学等自然科学方面有渊博的知识。

为斯特林堡带来世界声望的还是其戏剧作品,他的剧作形式多样,风格独特,有一个人单场独白到底的独角戏(如《强者》),有像《罪恶何其多》那样的喜剧,有气魄宏大的历史剧《古斯塔夫·瓦萨》,有优美的富有浓郁抒情气氛的《天鹅白》,还有大量的忏悔戏剧如《大路》等。

斯特林堡是另一位对西方现代戏剧影响深远的剧作家。“如果说易卜生是现代戏剧的起源和动力,那么斯特林堡就是它的令人吃惊的先驱。”易卜生是现代戏剧的宗师,斯特林堡却是现代戏剧的闯将,他的种种戏剧试验并不总是成功,但为后来者提供了借鉴,起了思想解放者的作用。在近五十年的戏剧创作生涯中,他的剧作跨了浪漫主义、自然主义、表现主义和象征主义等多种风格流派,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形态。斯特林堡的自然主义剧作《父亲》(1887)、《朱丽小姐》(1888)和后期剧作中表现主义作品《通往大马士革之路》(1898)、《梦剧》(又称《一出梦的戏剧》)(1901)、《鬼魂奏鸣曲》(1907)等为他赢得了世界声誉。

《鬼魂奏鸣曲》是表现主义戏剧的代表作。表现主义戏剧出现于19世纪末的德国、瑞典,随后波及欧美等国,在20世纪20年代达到了鼎盛。“这一戏剧流派受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注重对人物潜意识的开掘,表现其掩藏在表面言行下的隐秘心理和内部灵魂。他们并不满足于事件的叙述、描写人的行为以及行为的过程,而是对事件中人的困境、人的内心骚乱与困扰非常感兴趣。”在表现主义戏剧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对各种人物的潜意识的开掘,并把它“戏剧化”,为此,这派剧作家喜欢用象征、独白、幻象和梦境的具象化等非常主观化的表现手段。在《鬼魂奏鸣曲》中这一点很明显。

从结构上看,《鬼魂奏鸣曲》借用了音乐中奏鸣曲式的音乐结构,全剧三个部分都服从主题的需要,各个场面之间的转化缺乏现实的逻辑关系,这就使它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具有强烈的梦幻色彩。

在音乐上,通常所说的奏鸣曲式,是指古典维也纳乐派时期有三个部分组成的乐曲形式。它的第一部分被称为“呈示部”,主调中第一部分出现后转入新调,在新调中引入第二主题,并与第一主题形成对比。奏鸣曲的第二部分被称为“展开部”,通过各种手法充分发挥“呈示部”各主题中具有特征的因素。奏鸣曲的第三部分,在音乐上是“再现部”,基本上是呈示部的再现,第二主题仍需回到主调,以求得全曲的统一。

受其影响,《鬼魂奏鸣曲》也被分成三场。《鬼魂奏鸣曲》的第一部分发生在热闹的街头,时间是晴朗的周日早晨。从表面上,这似乎是现实的场景,但在这里,鬼魂却不断出现(送牛奶的姑娘和裹着尸布的死者),这预示着这并不是现实的生活场景。在第一部分,何梅尔经理骗取大学生的信任,安排他与自己漂亮的女儿———风信子姑娘见面。《鬼魂奏鸣曲》的第二部分“鬼魂宴”发生在上校家中,第一部分所出现的罪恶与虚假的主题在这里得以最充分的表现,这也是全剧的中心,老一辈的恩怨在第二场以一种怪异的方式得以解决,丝毫不为自己罪行悔悟的何梅尔经理被木乃伊处死,她正是因为对往昔罪行的悔悟而获得了力量。

以大学生和小姐为代表的下一代的故事在《鬼魂奏鸣曲》的第三部分才得以完全展开。正如前边所分析的那样,这是爱和希望的主题,但这个主题却要服从于全剧的主调,即罪恶的主题,也正是这个主题决定了下一代人的命运:爱和希望主题的最终只能被罪恶的主题所支配,风信子小姐因为父亲何梅尔经理的罪孽而付出生命的代价,因为她“生命的源泉有病”。

《鬼魂奏鸣曲》被成为表现主义的代表作,其中的表现主义色彩十分浓重,如送牛奶的姑娘作为亡灵不断地出现在舞台上,她代表着何梅尔经理内心中潜藏的一丝良知,他对自己罪孽的负疚感;死人裹着尸布到大街上查看周围人是否对自己尊敬依旧,用屏风一拉就代表着人的死亡,厨娘是吸血鬼等,这些在现实生活中都不能,斯特林堡却天才地创造了一个人鬼同台的世界,与传统的戏剧完全不同,形成了表现主义戏剧非常富有特色的部分。

《鬼魂奏鸣曲》的表现主义特点,在全剧的核心场面“鬼魂宴”中,更具有代表性。鬼魂宴发生在上校家的圆形客厅。从外表看,这里富丽堂皇,完全是上流社会的派头,但那里的人却很怪,他们的聚会更被称为“鬼魂宴”,“他们喝茶,不说一句话,或者上校一个人讲;大家嚼面包,嚼起来同样用力,听起来就像储藏室里的老鼠咬东西”,“他们看起来像一群鬼魂”,因此,他们的聚会被称为“鬼魂宴”。上校家里还有个黑色的日本屏风,那叫遮尸屏风,有人死了就摆上。

但最为奇特的却是上校的妻子,她年轻时是个漂亮的女人,现在却变得神经兮兮,更奇怪的是她在壁橱里生活了二十年,已经跟木乃伊差不多,“通过魔力或者其他力量,这位夫人有了某些爱讲话的鸟的特征”,她开始退化,说话像婴儿学语一样,声音像个八哥儿,还经常像鸟那样吹口哨。木乃伊这一人物给人留下印象颇为深刻,这个人物显然不可能是现实中的人物,斯特林堡也是用表现主义的手法来塑造木乃伊的。埃弗特·斯普林科恩认为斯特林堡发明了一种新的戏剧风格,十分具有舞台魅力:

说“时间过得又慢又无聊”是一回事,但如同达利那样画一个钟像一件重物那样挂在那儿则是另一回事。说你一度认识的那位年轻甜蜜的姑娘现在看起来像个古老的木乃伊是一回事,但让这个女人想象自己是个木乃伊并表现得如同斯特林堡要求她那样像个木乃伊又是另一回事。
来上校家参加鬼魂宴的人都无比奇怪,人物关系也错综复杂,他们之间存在着复杂而无法摆脱的爱恋、贪欲和虚伪的关系,彼此之间掩藏着不可告人的罪恶和秘密。这些不寻常的人共同构成一个鬼魂占统治地位的混乱世界,这些人和何梅尔经理一样,都在剧本中成为一种恶的象征,成为社会物欲横流、相互倾轧的世界的象征。连接他们的正是内心不可遏制的私欲,这种私欲飞速膨胀,使他们做事毫无顾及,为所欲为,他们一切的行为正是为了自己私欲的满足。

与何梅尔经理唯一不同的是,这些人已经悔过,他们为自己的过去而深深地悔悟自责,这以木乃伊为代表。但何梅尔经理却丝毫没有悔悟,他仍准备狠狠地报复上校。何梅尔经理最大的特点就是占有欲和报复欲极强,他利用自己掌握的秘密,轻易地就剥夺了上校所拥有的一切。何梅尔说出了自己亲赴鬼魂宴的目的,解救自己病了的女儿———风信子小姐。

何梅尔显然高估了自己的力量。木乃伊走到钟前,停住钟摆,“我可以使时间停住———我可以使往事回归,死灰复燃,但不是靠贿赂,靠威胁———而是通过受难和悔过”。斯特林堡在这里,正是重复着他后期作品一直重复着的主题:这种在死亡和毁灭时得救,为自己往昔的罪过痛苦地忏悔从而使人生变得明亮起来,他们身上罪恶的东西开始得到涤除,他们也重新获得生存的力量。

在木乃伊的要求下,缩成一团的何梅尔乖乖地交出了期票和遗嘱,之后,他像之前的木乃伊一样,退化成八哥儿的模样。最后,木乃伊把何梅尔关在柜橱里,本特松拉来屏风,这预示着何梅尔的死亡。

在“鬼魂宴”中,众人行为古怪,阴森可怕,宛如丧失生命的鬼魂和僵尸,本来要报复众人的何梅尔,最终却被众人揭穿丑恶的面目。这就使得具有强烈的梦魇性质。这个经典性的戏剧场面,显然不可能发生在现实生活,它是斯特林堡头脑中所感受到的世界的主观表现。

《鬼魂奏鸣曲》这部表现主义手法创作的室内剧有着现实、梦境和童话的特征,不过,从通篇来看,批评社会的内容不占主导地位,占主导地位的是斯特林堡这个时期的中心思想过程:犯罪———惩罚———赎罪。作品中所有的人都犯了罪,因此都要受到惩罚,都要在惩罚面前赎罪。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个剧本中人物的行动和命运。

PS:下载地址永久有效!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评论区留言✍

戏曲知识

(美)《琼斯皇》赏析

2021-7-16 9:54:49

戏曲知识

(俄)《樱桃园》契诃夫-读后感

2021-7-16 9:58:18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