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三打祝家庄》介绍

任桂林、魏晨旭、李纶

《三打祝家庄》导读

贯 涌

京剧新编历史戏 《三打祝家庄》,任桂林、魏晨旭、李纶等编剧,延安平剧研究院于1945年2月首演。该剧是延安时期执行 “推陈出新”方针,进行戏曲改革的标志性成果,毛泽东高度评价 “此剧创造成功,巩固了平剧革命的道路”(见 《延安平剧活动史料集》)。

《三打祝家庄》的创作背景是这样的:抗日战争时期,以革命圣地延安为中心的广大解放区,本着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积极推动包括京剧 (当时称做平剧)在内的戏曲改革与创新,特别在毛泽东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及为延安平剧研究院题词 “推陈出新”以后,文艺工作者更为自觉地注意面向现实,面向工农兵。1944年1月9日,毛泽东就中央党校编演的新编历史京剧 《逼上梁山》,给创作演出单位写信说到:“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在旧戏舞台上 (在一切离开人民的旧文学旧艺术上)人民却成了渣滓,由老爷太太少爷小姐统治着舞台,这种历史的颠倒,现在由你们再颠倒过来,从此旧剧开了新生面,所以值得庆祝。……你们这个开端将是旧剧革命的划时期的开端,我想到这一点就十分高兴,希望你们多编多演,蔚成风气,推向全国去!”

因于 “多编多演,蔚成风气”的期望,在 《逼上梁山》公演不久,毛泽东向延安平剧研究院提出了 “是否可以把 《水浒》中 “三打祝家庄”的故事编成平剧上演”的建议。此前,毛泽东在 《矛盾论》一文中,就曾详细论述过 “三打祝家庄”的战例,并指出:“《水浒传》上有很多唯物辩证法的事例。这个三打祝家庄,算是最好的一个”。延安平剧研究院欣然接受建议,并指派任桂林、魏晨旭、李纶等三人进行集体合作。

剧本编写,以毛泽东的有关论述为指导,即 “宋江三打祝家庄,两次都因情况不明,方法不对,打了败仗。后来改变方法,从调查情形入手,于是熟悉了盘陀路,拆散了李家庄、扈家庄和祝家庄的联盟,并且布置了藏在敌人营盘中的伏兵,用了与外国故事中所说木马计相像的方法,第三次就打了胜仗” (见 《矛盾论》)。又听取时任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彭真的意见,“《三打祝家庄》不要写成农民暴动,而要写成策略斗争,庄内的革命群众,混进庄内的孙立等人,再加上庄外的宋江军,庄内庄外结合起来才能打破坚固的堡垒,三者缺一不可”。同时,采纳了富有经验的地下工作者的分析:“里应外合的关键是寨楼问题,因祝家庄城高水深,只从外边攻打是不成的,必须派人混进庄去;进庄之后,也要上下配合,也就是上层掩护下层,下层进行活动”。“打入敌人巢穴之后,经常会遇到料想不到的意外,那就要沉着镇定,随机应变,方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见《延安平剧活动史料集》)于是,创作组根据地下斗争的原则,在生活的基础上进行了艺术形象的创造。创作演出成功,获得毛泽东高度评价;彭真指出 《三打祝家庄》的演出,证明了平剧可以很好为新民主主义政治服务,即为人民服务。特别是第三幕,对我们抗日战争收复敌占区城市的斗争,是很有作用的。 (见 《中国京剧史 (中卷)》)

这部作品,取材于 《水浒传》小说第四十六回到第五十回梁山泊三打祝家庄的故事,在情节上删除了原作中时迁偷鸡、李逵洗劫扈家庄、吴用计赚李应上梁山等内容,从策略斗争的角度,着重表现梁山义军总结战争失利的教训,依靠群众,调查研究,分化敌人,里应外合等经验,终于取得胜利,确立了讴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伟大作用的主题。

三打祝家庄的故事构成了宏大的生活画面,剧作以旧有分场制与新兴分幕制两结合的构架,划分为三幕四十场。“幕”的使用,把 “一打”、“二打”、“三打”的情节段落,展现得清清楚楚、层次分明,特别有利于描绘 “三打”中从失败到胜利的转折。

“三打”事件,情节复杂,涉及祝、扈、李三庄与梁山军等四个方面从上到下各色人等———特别还有本剧所追求的 “表现群众力量”———很难袭用传统的“一人一事”剧作模式,因而采用了 “众人一事”结构法:登场角色有姓有名者就多达34人,是一部典型的 “群戏”。

这部群戏,没有常规意义的主人公。但作者以精细的笔墨,刻画了一批性格鲜活、形象鲜明的大小人物。如第一幕中石秀,乔装进入祝家庄打探,只见他机智应付盘查,巧妙深入群众,艰难探明军情,毅然挺身报信,表现出大智大勇。与其相对照的,是杨林的粗鲁莽撞。他自以为是不听忠告,狂妄自大轻敌冒险,硬把愚笨当聪明,终于落入敌人罗网,成为一个可笑而可悲的人物。又如第三幕中的乐和,以先发制人的策略手段,击败了祝小三一次次险恶的盘查。乐和的精明、机敏与祝小三的狡猾奸诈,不仅形成强烈的性格对比,同时构成了引人入胜的戏剧冲突。反面的小人物老五,一肚皮贪婪,一肚皮不满,晋升正目后说道:“新升的正目,得给弟兄们训训话去!”只此一句台词,小人得势的嘴脸活灵活现。

在这部作品中,舞台艺术的革新同样显而易见。

该剧本中有个特别说明: “这个戏里有几个人物与京剧中固有的角色不同,而是比较新的角色。”新在哪里?新在人物塑造与角色表演上,实施一整套革新创造。它指出:“杜兴,既不是武丑,又不是武净,而是揉脸,说京白,性爽朗、热情、机警,有英雄气概。” “钟离群既不是小丑,又不是老生,说韵白,净脸,不带髯口,是正派人物。”“乐和,近似武丑,但不画丑脸;顾大嫂近似彩旦,却比较正经。”这说明,要塑造新人物、新角色,必须要伴随舞台艺术的创新而对行当有所突破、有所发展;伴随着行当的突破,必然要在语言运用、唱念安排以及表演尺度、形象装扮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革。

作者还说明, “三幕中之喽兵甲、乙、丙、丁装束虽与一、二幕相同,且亦作龙套使用,但不能以普通的龙套饰演,而应该配备比较重要的演员,因为他们的戏都相当重”。究竟有多 “重”?通过剧本可以看到,这些喽兵有念白,有武打,要表演,而且要开唱!(如第三幕第十七场)这种 “做龙套使用”而 “不能以普通龙套饰演”,确是具有革命性的大胆处理。按剧作思路来考量,这些喽兵是梁山农民起义军中的英雄好汉,不能是原来意义上的、只作为符号使用的、那木雕泥塑般的龙套,必须还原为舞台上有血有肉、生气勃勃, “有发言权”的角色。

《三打祝家庄》体现了以历史唯物主义做指导的创作理念,加之勇于推陈出新的舞台变革,堪称一部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典范性作品。

PS:下载地址永久有效!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评论区留言✍

戏曲知识

京剧《野猪林》介绍

2021-7-16 10:13:04

戏曲知识

京剧《白蛇传》介绍

2021-7-16 10:14:58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