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群英会》介绍

《群英会》导读

钮 骠

剧作者卢胜奎 (1822—1889)清同光年间的京剧老生伶工兼剧作家,人称卢台子。本为落第文士,雅好戏曲,与三庆班主程长庚交好,被邀入三庆班演剧,工做派老生,擅演 《群英会》、《战北原》、《空城计》、《安五路》等 “诸葛亮戏”,有 “活孔明”之誉,被列入 “同光名伶十三绝”中。他编有轴子戏 (连台本戏)《三国志》及 《龙门阵》 (演薛礼征东故事)、 《京遇缘》 (演狄青征西故事)和《双姣奇缘》(即全部 《法门寺》或称 《朱砂井》)等,均由三庆班上演,流传后世,成为京剧舞台上常演不衰的剧目。

《群英会》为全部 《三国志》中的精华折目。 《三国志》共36本,演刘表托孤、刘备马跳檀溪至取南郡的故事。36本中后12本的前8本为 《舌战群儒》、《激权激瑜》、《临江会》、《群英会》、《横槊赋诗》、《借东风》、《烧战船》、《华容道》,合称 《赤壁鏖兵》;接下去的后4本为 《取南郡》。《群·借·华》是 《群英会》、《借东风》、 《华容道》连演的省称。包括群英会大帐设宴、施反间蒋干盗书、用奇谋草船借箭、苦肉计黄盖受刑、阚泽密献诈降书、庞统巧授连环计、曹孟德横槊赋诗、周公瑾观风得病、七星坛孔明祭风、三江口火烧战船、曹操败走华容道、关羽义释曹阿瞒等关目。

全剧的编写参考了清周祥钰、邹金生合编的宫廷承应戏 《鼎峙春秋》内所吸收的 《草庐记》、《赤壁记》中的有关情节,以及楚曲 《祭风台》,主要是参对小说 《三国演义》(第34—50回)原文,重新编排,加以增饰。卢胜奎称:“《三国演义》固小说家言,吾尝取陈志校核之,虽不无增饰装点,而相合处颇多。”(见吴焘 《梨园旧话》)清末民初,萧长华先生在为喜连成科班排演此剧时,边演出边修润,日臻完美,始成今本规模。

“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的一场声势浩荡、震撼人心的著名战役。千百年来,通过史籍、小说、戏曲的不同形式,广为传诵,为人津津乐道。 《群·借·华》演绎的即是这场战役的主要场面。前前后后三个多小时的戏,脉络清晰、有条不紊地把这场大会战从头至尾展现在舞台上。可贵的是搬演这样一场规模宏巨的战役,并没有许多勇猛的厮杀、激烈的武打,而是在智慧的交锋、谋略的较量之中出戏。萧长华先生说:“这是一出 ‘斗心工’的戏”, “斗智”贯穿全剧。剧作家不是平铺直叙地交代战争的过程,它是通过刻画参与这场战役的众多人物的思想性格,从他们之间的冲突中,反映了刘备与孙权结成联盟抗击强敌曹操的主要矛盾,和同盟者内部周瑜与诸葛亮之间的次要矛盾,从而把这场以寡敌众、以弱胜强的军事斗争与外交斗争,描绘得有声有色,动人心魄。也通过那些令人喜爱或鄙薄的人物,颂扬了智慧、勇敢、宽厚及诚笃;批判了骄横、傲慢、嫉妒及愚鲁。

萧长华先生说: “为什么说 《群英会》是一出好戏呢?———它没有一个废场子 (与戏没有什么关系的场子),没有一句废话;一开始就有 ‘戏’———斗智。”(见 《萧长华艺术评论集》第250页)周瑜先是命诸葛亮去往曹营劫粮,以借刀计杀之,却被孔明识破,“斗智”的第一个回合,即告败阵。随后,对蒋干设下的反间计,致使曹操中计误杀水军头领蔡瑁、张允,又没有瞒过孔明。周瑜命孔明监造箭枝,设下陷阱,欲借此除掉孔明。不料诸葛亮却以草船借箭的奇谋,超额完成任务,如期交差复命。“斗智”的这一回合,周瑜又甘拜下风。随后,周瑜与黄盖密定苦肉之计,也被孔明看穿;周瑜观风得病,孔明以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语解除了周瑜的心病,在 “斗智”的又一回合中,孔明再胜一筹。最后,诸葛亮南屏山祭风,周瑜派将士埋伏山后,单等东风一起,就将孔明杀死,没想到届时诸葛亮已悄悄地被赵云接走,回转夏口。 “斗智”的戏接二连三,一环扣一环,充分刻画了诸葛亮的大智大勇、神机妙算,周瑜的胸襟狭隘,嫉贤妒能,鲁肃的忠厚诚笃,顾全大局,以及曹操的骄盈、愚蒙,蒋干的迂阔、懵懂。正合了 “诸葛亮先知先觉,周瑜正知正觉,曹操后知后觉,蒋干不知不觉”的四句评语。三方的对垒中谁胜谁负,皆为智慧交锋与谋略较量使然。

在8本 《赤壁鏖兵》中,都是以孙刘联盟一方为主,以曹操一方为宾来展开铺叙的。《舌战群儒》、《激权激瑜》、《临江会》、《群英会》、《蒋干盗书》、《草船借箭》各折着重演绎的是诸葛亮、周瑜等英才智者的风貌,曹操一方乃处于陪衬地位。而缀入中间的一出 《横槊赋诗》则着力雕琢了曹操的精神状态。剧中充分刻画了曹操的志得意满和趾高气扬。他没有做到知彼知己,反而自我膨胀起来,忘乎所以。自认为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取的胜利者,以天下归心的周公自比,骄盈之气达到了极点,自信、自满、自恣的心态表露得十分凸出。集中表现的这个“骄”字,成为了曹操在这场战役中扮演了悲剧人物的基因。正如毛宗岗在第48回四评中所说的:“天下有最失意之事,必有一最快意之事以为之前焉。将写赤壁之败,则先写其舳舻千里,旄旗蔽空;将写华容之奔,则先写其南望武昌,西望夏口。盖志不得,意不满,趾不高,气不扬,则害不甚,祸不速也。”《横槊赋诗》正为曹操的惨败作了极好的铺垫。

剧中所塑造的一些次要人物,也都性格鲜明,非同泛泛。如轻生报国的老将黄盖、能言有胆的参谋阚泽、机警敏悟的将士甘宁、胸藏韬略的谋士庞统和有万夫不当之勇的赵云,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因此,这出戏成为一出脚色行当齐全、能够各展表演才能的群戏,唱念做打兼容,极富观赏性。经过几代表演艺术家的创造、锤炼,出现过众多享有 “活孔明”、“活周瑜”、 “活鲁肃”、 “活曹操”、 “活蒋干”美誉的表演艺术家,大放异彩。1958年摄制的彩色影片 《群英会》、《借东风》,留下了众多前辈艺术家的表演遗韵,弥足珍贵,成为剧中不朽的经典和上好的剧艺教材。

萧长华先生著有 《午夜挑灯修史剧》长文,对此剧的编成、变迁、整理,有精辟的论述,可供研习。

PS:下载地址永久有效!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评论区留言✍

戏曲知识

京剧《四郎探母》介绍

2021-7-17 17:26:14

戏曲知识

昆曲《南唐遗事》介绍

2021-7-17 17:39:2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