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十五贯》介绍

《十五贯》整理小组据朱素臣同名传奇改编,陈静执笔

《十五贯》导读

钮 骠

当今昆剧舞台上演出的《十五贯》,是根据明人朱素臣所编《十五贯》(亦名《双熊梦》)传奇改编的。朱素臣(生卒年不详),名(hé),号苼庵,江苏吴县人,创作活动大致在明末清初。其时,昆曲盛行于江南,剧作家多为苏州一带人氏,以剧作家李玉为代表形成了苏州派,朱是其中重要成员。与朱佐臣(《渔家乐》、《九莲灯》、《艳云亭》的作者),时称“二朱”。他作有传奇19种,今存《十五贯》、《翡翠园》、《未央天》、《秦楼月》、《文星观》等11种,其中经常为昆班搬演的《十五贯》是其代表作。上世纪50年代,由浙江昆苏剧团改编上演。整理小组由作家黄源、郑伯永、陈静和导演、演员周传瑛、王传淞、朱国梁等共同组成,由陈静(当时署名陈思)执笔。

原作以熊友兰与苏戌娟、熊友蕙与侯三姑两桩冤案的两条线索展开戏剧情节,改编本舍弃了熊友蕙与侯三姑的一条线,留下了熊友兰与苏戌娟的一条线,演绎了负有“包龙图转世”、“况青天”时誉的苏州知府况钟在监斩死囚时,发现案情疑点尚多,罪证不实,遂挺身而出,冒着丢官罢职的风险为民请命,不辞辛劳,亲赴现场查访。他力闯三道难关:一、请命时与巡抚周忱的一关;二、踏勘时与原判知县过于执的一关;三、查访时与漏网真凶娄阿鼠的一关,最终以他的坚毅、刚正、机智一一应付过去,终于缉获真正凶犯,辨明了冤情。

改编本改双线结构为单线结构,将原作的26折缩减为8场:“鼠祸”、“受嫌”、“被冤”、“判斩”、“见都”、“疑鼠”、“访鼠”、“审鼠”,减少了出场人物,使戏剧情节的进展紧凑集中,清晰连贯,合乎逻辑,一气呵成,不枝不蔓,始终围绕着主要人物的命运来拢住观众的神,抓住观众的注意力。熊、苏的不白之冤能否得以平反?况钟的调研查访能否扭转局面?真凶娄阿鼠将会如何落网归案?……这一系列的悬念,都牵动着观众的心弦,等待着看个水落石出。

全剧以况钟为中心,用一桩冤案串起了三个官员不同的心态和处事方法,刻画了封建时代三个不同类型的官吏,展示了三种思想、三种人格的冲突。无锡知县过于执是个“决意要做清官,凡有词讼,一概秉公审理”(原作台词),从来不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的能吏,然而他却只凭揣摩推测,自以为是,主观武断,草菅人命,将无辜的熊友兰、苏戌娟定为死罪,酿成冤狱,还自命为英明果断。巡抚周忱则高高在上,两豆塞耳,一切率由旧章,厌恶况钟节外生枝,多管闲事,为况钟查明案情,制造了许多阻碍。一知县一巡抚,二人一为主观主义,一为官僚主义,成为这桩冤案的作俑者和怂恿者。而况钟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做官理念,不屈于权势,严格要求自己尽职尽责,守正不阿,严明执法,力主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俨然一个清官廉吏的鲜明形象。

对于况钟这一艺术形象的塑造,体现了封建时代的人民群众渴望出现清正廉明官吏的愿望。这正是此剧得以传演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改编本在文学语言上也作了精心润饰和改写,有些地方几近创造。昆曲剧词典雅深奥,不易一听即懂。执笔者陈静认为:“最美的古典诗词,并不等于最好的戏曲唱词。”为此,必须加以必要的变易,采用近于白话的曲文与念白,如第一场尤葫芦上场的一段唱,原作是:

【六幺令】青蚨几贯,只要心宽,那要家宽。林梢隐隐捧银盘,行蹁蹁,路漫漫,一肩重负归来晚。

改编本改写为:

【六幺令】吃酒愈多愈妙,本钱越蚀越少,停止多日心内焦,为借债,东奔西跑。姨娘待人心肠好,周济贫穷世难找;离开她家才黄昏,一路行来更已敲。

况钟上场的第一段唱,原作是:

【点绛唇】雁绣鸿材,朱皂盖。君恩拜,俺恐负须眉,故把民社轻担戴。

改编本改写为:

【点绛唇】执法严明,德威并行。体民苦,查察民情,平生愿,效包拯。

改写的曲文,即浅显易懂,又不流于平庸,绝非凑辙、凑韵的水词,而是由乐师订谱的,按谱填词,上口顺畅,形成了这出戏不同于一般老戏的演唱风格。

剧中的念白多处运用了【数板】,简洁明了,节奏爽朗,有如吟诵,无需字幕也能一听就懂。如尤葫芦被杀害后,众街坊的纷纷议论;娄阿鼠的谎言惑众都用念,观众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全剧曲文、话白的通俗浅显,是这出戏为观众所喜闻乐见的又一重要原因。

剧本更为演员营造广阔的表演空间,使他们有了大展才艺、各显其能的平台。周传瑛、王传淞、朱国梁、包传铎等表演艺术家的高超技艺得到尽情展现。尤其是“鼠祸”、“被冤”、“判斩”、“见都”、“访鼠”各折都有引人入胜、魅力无穷的表演。使这出戏从剧本到演出上,都允称昆艺的精品。1956年晋京演出,以其积极的思想主题、精湛的表演艺术,轰动了京城,出现“满城争说《十五贯》”的盛况,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称评。周恩来总理于1956年4月19日和5月17日,先后作过两次热情的讲话,高度肯定了《十五贯》的成功。他说:“《十五贯》是从传统剧目的基础上改编的,改得切合了历史主义的要求。它改得恰当,没有把不符合历史的思想和现代词句硬加进去”,“《十五贯》有着丰富的人民性,相当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它不仅使古典的昆曲艺术放出新的光彩,而且说明了历史剧同样可以很好地起现实的教育作用”。他还说:“《十五贯》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使人们更加重视民族艺术的优良传统。”他肯定“《十五贯》为进一步贯彻执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树立了良好榜样。这个剧本是改编古典剧本的成功典型”,它的“思想性很强,反对主观主义,也反对官僚主义。……主观主义需要官僚主义的庇护,如没有官僚主义,主观主义不能这么厉害。巡抚是个官僚主义,代表了朝廷。戏通过两相对照,称赞了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作风、正义的作风。提倡实事求是,是戏的一条主线。这个戏还批判了旧社会的五毒(赌、嫖、偷、杀、骗)恶习。……这个戏也批判了酗酒等坏习气。”他更语重心长地说:“《十五贯》教育我们做‘官’的人,让我们想一想,是不是真正在为人民服务。”当年5月1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从“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谈起》的社论,各报纸也发表了梅兰芳、欧阳予倩、阿甲、赵景深等艺术家和学者的评论文章。1979年,整理组的黄源同志在《十五贯》剧本再版后记中,详细记述了整理和排演的始末。这些文章都可找来一阅,指导我们对这个剧本的研读。1956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彩色影片,留下了老一辈艺术家的音像资料,洵足珍贵。

昆剧《十五贯》演出的成功,在中国戏曲史中占得了耀眼的一页,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PS:下载地址永久有效!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评论区留言✍

戏曲知识

昆曲《李慧娘》介绍

2021-7-17 17:40:49

戏曲知识

京剧《曹操与杨修》介绍

2021-7-18 10:46:29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