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京剧院剧组改编
《智取威虎山》导读
陈国卿
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是根据曲波的小说《林海雪原》和同名话剧,由上海京剧院改编并演出的。
此剧描写的是解放战争后期,东北地区解放军某部团参谋长少剑波,率领三十六人小分队,径入林海雪原,消灭了奶头山土匪武装后,又奉令进剿盘踞于威虎山的座山雕匪帮。威虎山地势险恶,敌我力量悬殊。我军侦察排长杨子荣主动请命假扮土匪胡彪,以献“联络图”为名,打入匪窟。杨子荣经过试探考验,得到信任。座山雕得图心喜,封杨为“老九”、上校团副。杨子荣伺机将情报送出,小分队积极准备进军。“百鸡宴”前夕,在押匪徒栾平逃走上山,于座山雕面前指认杨子荣。杨当此生死关头,以大智大勇战胜栾平,置之死地。在宴会上,杨灌醉群匪,与少剑波率领的小分队里应外合,全歼匪众。
《智取威虎山》的改编及排演,始于1958年春天。初稿的剧情与结构,基本上按原小说的故事脉络展开,情节复杂,人物较多,在文学剧本和艺术处理上虽嫌粗糙,但作为首次表现中国人民解放军形象的现代京剧,同年九月公演时,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经过1963年和1965年两次大的修改,剧本比原演出本有很大的不同,先是删去了定河道人上山指认杨子荣的情节,压缩反面人物的戏,后又去掉了“神河庙”(连同定河道人这一角色)及一撮毛行凶夺图的两场戏;增写军民鱼水情,加强了解放军小分队与群众的亲切关系。剧本的主题再现了中国革命解放战争后期人民军队剿匪斗争的情景,反映了军爱民,民拥军,共同消灭土匪的斗争生活。
《智取威虎山》剧本结构严谨,采取场与场衔接的戏曲手法,从始到终围绕小分队、杨子荣为行动线,贯穿全剧,传奇色彩的情节和惊心动魄的场面环环相扣,曲折生动。他是展开戏剧冲突,解决事件矛盾的核心人物,剧本准确地把握住他的性格心理,着力刻画了一位忠于党和人民,大智大勇,置生死于度外的侦察英雄的动人形象。第一场“乘胜前进”中杨子荣第一次登场,简明扼要的报告和叙述,“这一带常有匪出没往返……”机警、干练的飒爽英姿跃然屹立在观众面前;《深山问答》表现他了解群众的疾苦,“字字血声声泪,激起我仇恨满腔……”更坚定了他要剿灭土匪,让人民过上美好日子的决心。“定计”重点描写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时刻听从党召唤,专拣重担挑在肩”的党性原则,相信“革命智慧能胜天”的英雄本色,表现坚决完成任务的信心。“打虎上山”充分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挖掘革命军人面对大好河山,立誓“迎来春色换人间”的壮志豪情,使前半出戏紧张的气氛有一个抒情的转换,剧本结构有张有弛。“打进匪窟”正面展示他与土匪巧妙周旋,将凶暴、贪婪、狡猾的匪首匪众玩于股掌之中,他的智慧与大无畏精神,驾驭斗争形势的能力令人折服。一张联络图,满身土匪气,赢得众匪的信任,为最终胜利打下了可信的坚实基础,必然是“来日方长显身手,甘洒热血写春秋”。“计送情报”是“大战”前的重要时刻,是全剧的重点场子。剧本深刻揭示杨子荣这位独胆英雄的大智大勇,对党的忠诚和必胜的坚强信念,虽身在敌巢,却“胸有朝阳”,无往而不胜,又一次经受了土匪的考验,抓住率领弟兄们演习追击的契机,将重要情报送出。这场戏的组织与安排是剧情的节骨眼,是塑造人物的核心段,是最后胜利的重要铺垫。“会师百鸡宴”中,集中全面地显示杨子荣临危不惧、机智果敢的斗争经验,处乱不慌和化险为夷的超凡能力,与座山雕的巧妙周旋,对栾平的唇枪舌剑,顶天立地、威武不屈。最后,与小分队里应外合,智擒惯匪座山雕,取得剿匪的完美胜利。
《智取威虎山》描写以少剑波为首的小分队爱人民,对敌能战能胜,可敬可爱;写了李勇奇、李母等人民群众的悲惨生活,对解放军从疑到信、从冷到热的思想认识过程,到最后愿配合小分队为剿匪“水里走、火里钻,粉身碎骨也心甘”,给观众以极大的震撼力。
对于反面人物的描写也是恰到好处。座山雕的残暴、多疑又愚蠢的性格特点,栾平的狡猾、奸诈、无赖又无耻的丑恶嘴脸;八大金刚的暴戾、残忍、卑劣又无能的群魔丑态,既有传统戏曲中“脸谱”式的继承仿造,也有深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揭示,都有血有肉,是主人公最好的陪衬,起到了烘云托月的作用。
这出戏基本上承袭了中国传统戏曲“非奇不传”的情节特色。形式上虚实相生,层次分明,情节紧凑,脉络清晰。布局上唱念场次和做打场次穿插安排,使情节铺排文武相间,创造一种刚柔相济、张弛有致的节奏氛围。在塑造人物形象上,剧作者遵循艺术创作的规律,赋予文词以浓重的情感色彩,运用传情写真、情景交融等表现手法,生动而真切地揭示人物的精神品格。如“迎来春色换人间”、“胸有朝阳”等唱段,形象地描绘出杨子荣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崇高品质,热爱祖国壮丽河山、不畏艰险的革命情怀和精神风貌,推动了剧情的发展。剧作者深谙京剧是“剧诗”的特性,熟稔戏曲语言的节奏感,在遣词造句上注重凝炼、抒情、通俗、形象,注重人物唱念的个性化与生活化的紧密结合,力求剧中人的语言的个性风格与时代风格相一致,并富于京剧表演特有的艺术美。如“打进匪窟”一场,杨子荣假扮土匪胡彪与座山雕的一段对白,就是由传统京剧的话白程式借鉴而来,语句骈散结合,文字洗炼明快,节奏、字韵、平仄、上下句对仗处理得当,念来抑扬顿挫、铿锵有力,语气又契合戏情戏理与人物身分,印象深刻。
《智取威虎山》从1958年开始创作排演,历时四十余年,在政治上也经历了大起大落,多次修改,又是在“文革”那个特定时期定稿、拍摄电影,但至今仍然受到观众欢迎。它是京剧革新的产物,也不可避免地要打上时代的烙印,在创作思想到艺术处理上都还有着“左”的痕迹,我们必须清醒地辨证地认识。
PS:下载地址永久有效!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