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瓷画介绍

清代戏曲瓷砖《西厢记·草桥惊梦》

清代戏曲瓷砖《西厢记·草桥惊梦》

在日用瓷器上,绘制故事或戏曲人物,早在元代就出现了。目前见到的绘有元杂剧的瓷器有:《三顾茅庐》青花瓷罐、《青衫汨》青花瓷瓶、《尉迟恭单鞭夺槊》青花瓷罐、《汉宫秋》青花瓷瓶、《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瓷瓶等。这些瓷器均为江西景德镇的产品,被国内外博物馆收藏。

明清时期,景德镇绘有戏曲形象的瓷器向五彩画发展,如南京博物馆珍藏的《曹操献剑》、《追韩信》清代戏曲瓷盘各一件,《西厢记》瓷砖一套9件,分别为“佛殿奇逢”、“僧房假寓”、“白马解围”、“夫人停婚”、“莺莺听琴”、“堂前巧辩”、“长亭送别”、“草桥惊梦”、“衣锦荣归”等场面。这些瓷砖以线描的笔法彩绘,戏曲人物衬托写实背景,虚实结合,色彩艳丽,人物生动传神。如“佛殿奇逢”,背景为佛殿庭院,花木争艳。张生在殿前台阶下,头戴学士巾,身穿素褶子,双手拿着打开的折扇,两眼直直地看着左前方,似乎被莺莺的美貌惊呆了。

紧靠张生站着法聪,穿僧衣,戴僧帽,蓄短须,胸前挂一串佛珠,开口大笑,右袖高抬,似乎有意阻挡张生的视线,而自己却目不转睛地看着莺莺和红娘。中间红娘梳高髫,穿长坎肩、白裙子,姿态娇小机灵,她双手指向右方,脸朝身后的莺莺,似乎说:“那边有人,我们快回去吧。”左边的莺莺斜梳高髻,佩戴钗环,长裙曳地,外系短裙,体态娇美,左手拿着一枝鲜花,放在腮下,欲走而不舍。整个画面把张生巧遇莺莺后的惊艳和莺莺对张生的眷恋描绘得出神入化。再如上海博物馆藏清康熙年间戏曲瓷盘《曹操献剑》、《追韩信》,采用五彩绘制、戏曲人物形象与实景相结合,情景交融,栩栩如生;江苏南通宋建人所藏的清光绪年间戏曲瓷盘《四杰村》、《庆顶珠》、《定军山》,《大嫖院》等采用线描的手法,然后再涂以色彩,人物装扮、身段与舞台形象相近,背景则为牡丹、梅花等花卉。这些瓷盘均江西景德镇定制,是分赠石港镇昆曲票友的。

徐州博物馆藏有一件清代戏曲人物花瓶,花瓶以黑釉为底,五彩绘制。高46.2厘米,腹径21.1厘米,口径12.5厘米。花瓶上绘一戏台,中间坐一帝王打扮的人物,左右侍立着执扇的宫人,左边还站立一大臣。戏台下的广场上竖大旗两面,有1 8个穿戏装执兵器的戏曲人物在作比武状。从装扮看,拟为水浒戏中人物。上海博物馆收藏有一件清康熙年间景德镇烧制的青花戏曲人物花觚,高45.5厘米,口径22.2厘米,底径15.1厘米,上下共绘有4幅戏曲图案。上面颈部绘《疯僧扫秦》和《目连救母》,下面腹部绘《岳母刺字》和《燕青打擂》。所绘人物的构图与实际演出的舞台调度基本相同,线条流畅,姿态生动。

PS:下载地址永久有效!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评论区留言✍

戏曲民俗

戏曲彩塑介绍

2021-7-25 14:46:30

戏曲民俗

戏曲年画介绍

2021-7-25 14:50:1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